無公害蔬菜遭遇發展瓶頸
發布時間:2002-12-0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對于無公害蔬菜,需求其實是存在的。那么無公害蔬菜為什么還會遭遇冷落,到底碰到了什么瓶頸?……
食品消費步入一個怪圈。一方面,食物中毒的事件屢屢上演,消費者對農藥殘留或變質的食物防不勝防。另一方面,在廣州推行了5 年的無公害蔬菜似乎頗受冷落。注意一下周圍,我們不難發現,無公害蔬菜很少擺上尋常百姓的餐桌,甚至在菜市場,也鮮能覓得蹤影。
對于無公害蔬菜,需求其實是存在的。那么無公害蔬菜為什么還會遭遇冷落,到底碰到了什么瓶頸?
只聞聲難見影
事實上,無公害蔬菜是蔬菜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廣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李向陽說,無公害蔬菜對生產環境、所施農藥和化肥都有嚴格的要求。但是,無公害蔬菜還只是蔬菜安全最基本的標準。從安全性能上劃分,還包括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兩個等級,中國一般用綠色食品A 級和AA級表示。
在國外,無公害蔬菜已經不再存在,市場上普及的一般都是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然而,在中國,最基本的無公害蔬菜卻是面紗初揭。無論是肉菜市場,還是超市賣場,打著無公害標志的蔬菜并不多。按照業內人士的預計,目前廣州市每天600 萬斤到1000萬斤的蔬菜消費量中,無公害蔬菜大約只占了20%到30%,而綠色食品預計只達1 %。另有數據表明,我國去年的蔬菜產量達到了3000多億公斤,而無公害蔬菜的產量卻僅為50億公斤。
這與中國無公害蔬菜的推廣力度極不相稱。據了解,我國無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產始于1982年,李向陽表示,廣州從1997年開始力推無公害蔬菜,出臺了《無公害蔬菜生產計劃規程》。
我們可以看到,無公害蔬菜帶給消費者的,更多的似乎只是一個概念。
檢測成本高企
為什么花了大量的力氣進行推廣,無公害蔬菜還是沒能紅遍大江南北?去年殺入蔬菜領域的綠領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曾國帆向記者大倒苦水:“申報無公害蔬菜或綠色食品,需要經過大量的檢測,這就意味著一大筆檢測費用。檢測費用的高企,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無公害蔬菜不可能在生產上普及。”曾認為,無公害蔬菜沒有走紅,很大一個原因是生產無法普及。小規模的生產當然不可能帶來普遍的消費。
曾國帆說,一般來說,要得到權威部門的檢驗報告,一個農產品抽樣檢查的費用大概需要3000元。如果欲申報綠色食品,單是環境檢測就需要5 到6 萬,再加上生產過程中的檢測,總額將達到10多萬。而且,即使申報成功,該標志的使用年限也只有3 年。3 年之后,該產品必須重新申報,那時侯還得花幾千元檢測費。“除此之外,為保證自己的品質,有的大菜場甚至自己花錢購買上百萬的設備,以備日常檢測之用。”
顯然,除了規模化經營、有足夠資金支持的公司,一些小公司以及擁有兩三畝土地的農民根本不可能承擔如此昂貴的費用,不可能逐個申報產品,檢測各自的土地和空氣。
高價阻礙消費
然而,在高企的檢測費用下,少量的供給并沒有給生存下來的無公害蔬菜帶來好運。
由于無公害蔬菜的小規模生產,生產成本當然比較高,蔬菜的高價位因此無法避免。據了解,無公害蔬菜比一般蔬菜的價格高出幾倍,甚至近十倍。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的消費水平已明顯提高,但是消費者對無公害蔬菜并不是非常了解,對于高揚的價格自然望而卻步。
于是,無公害蔬菜的悲慘命運由此而生。不久前,有消息稱,重慶20多萬公斤的無公害“野山參”由于沒有得到市場認同,不得不爛在地里。
文章來源于:南方都市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