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非法進口水果流向市場的調查
發布時間:2003-06-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洋禁果”上了水果攤 非法進口水果流向深圳市場
近日,深圳檢驗檢疫局將大批在口岸截獲的來自澳洲、南非、埃及等地的橙子、葡萄等全部銷毀。檢驗檢疫專家告訴記者,來自這些國家的“洋水果”,從未獲得國家進口的許可,是國家嚴禁進口的“洋禁果”。
記者隨后以橙子為主要對象,對深圳水果市場進行調查,令人吃驚的是,標有“澳洲橙”、“南非橙”等字樣的大幅招牌,居然堂而皇之地擺在深圳市部分農批市場和超市中的水果銷售攤位上。
“洋禁果”滲透市場
近日,記者來到關外某批發市場,在面積大約2000平方米的水果批發大廳內約有30家水果批發商,幾乎所有銷售橙子的門店都有“澳洲橙”出售,單箱批發價為220元至250元不等,重量在20公斤左右。
記者在一家門店前停了下來,店主熱情地打招呼:“這全是從澳洲進口的,口感好,很甜的。”記者佯裝很感興趣,他便推出還沒有開封的箱子,要記者自己挑選。“給你便宜點,一箱200元怎么樣?”記者仔細地查看了這些橙的外包裝,發現在封口處印有一條已經有些褪色的中文標簽,模糊寫著“進口澳洲橙”的字樣。而擺在外面的單個“澳洲橙”上每個都貼有標簽,上面標的都是英文。
在這家市場里,雖然幾乎所有的門店都稱自己的“澳洲橙”是從澳大利亞進口而來的,但這個市場里只有一家門店的“澳洲橙”英文標簽貼的是“Australia”(澳大利亞)的標簽,其余都貼的是“California”(加利福尼亞)字樣。在另一家水果門店,一種黃得很不正常的橙子吸引了記者,便好奇地問:“這是什么橙子啊?怎么賣的啊?”店主回答說:“埃及橙,70元一箱,一箱有38斤左右,很便宜的。”當記者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時,店主忙說:“你要的話,還可以再便宜點,你要多少?”說完就要裝箱賣給記者。記者還注意到,這家門店還銷售“南非橙”,標價為“150元/箱”,大約35斤左右。
離開這家市場后,記者又來到市內另一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幾家大型超市、私人水果店,并很容易地找到了“澳洲橙”和“南非橙”的標牌,零售價為每公斤10元左右。
在景田路一家小型超市,記者沒有看到“澳洲橙”的身影,倒是在水果專賣區掛著一個大牌子:“南非橙4.38元/500克”,很多顧客正在挑選準備購買。記者拿起一個,感覺像棉花一樣軟乎乎的,橙子堆里很多橙子的皮都壞掉了。水果上的標簽,居然寫著“Egypt”(埃及)的字樣,記者問銷售小姐真否真的是“南非橙”,小姐給了記者肯定的回答。當記者問既然是“南非橙”為何貼的是埃及標簽時,她瞟了記者一眼不再說話。
“洋水果”進口要經多道關
取得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資格的“洋水果”,正式進入內地必須經過多道關口:在檢驗檢疫方面,首先要取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進境動植物檢驗檢疫“許可證”,有正式的合同、發票、產地證,以及出口國家的官方檢驗檢疫證書。經營“洋水果”的公司必須到國家直屬的檢驗檢疫局備案,在進口時須經口岸動植物檢疫機關嚴格檢疫:如要求該公司有冷庫,進口水果首先在冷庫里存放,冷庫里必須設有消毒桶,對腐敗變質水果要放在消毒桶中。
海關方面,凡是國家禁止入境的水果,不允許報關,而對允許入境的“洋水果”,只有得到檢驗檢疫部門的“通關單”才允許其報關,經查驗沒有問題后方可放行。
市場里面玩“貓膩”
近日,文錦渡海關在對入境貨柜車進行查驗時,從3輛車中查出香港司機臨時偷運的大量走私水果:產地為南非、澳大利亞、埃及等地的橙子、葡萄、蘋果等,共182件重4.3噸,價值約2萬元人民幣,大部分為疫區水果。
據介紹,通過合法渠道進口的蘋果主要來自新西蘭、美國,橙子來自美國,葡萄來自美國和智利,李子來自美國、智利及新西蘭,芒果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洋桃和木瓜來自馬來西亞等。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有關單位曾用3個月的時間對深圳農副產品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在這3個月里擺在水果攤上的“洋水果”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以色列、意大利、南非、埃及、日本、新西蘭、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15個國家,品種多達32種。而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進境植物檢疫禁止進境物名錄》的規定,15個國家里面,只有美國、新西蘭、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7個國家生產的水果才可以進口,其余的都在禁止入境名錄之列。
記者在暗訪中了解到,由于正規進口渠道狹窄,市場上銷售的“洋禁果”存在多種“貓膩”。一名推銷“澳洲橙”的店主告訴記者,有些水果進口商先把澳洲橙運到美國,在那里加貼標簽后轉運到中國,雖然運費很高,但是“洋水果”在中國的市場價格一般都要高出國產水果的數倍,利潤空間很大,所以還是很劃算。另一種情況是,在國產橙豐收的時候,不少國產橙立即變身成了“澳洲橙”。一位店主透露,國產橙變身“澳洲橙”很簡單,一般只要篩選、貼標,有些種類再打蠟就可以了,起關鍵作用的是“洋水果”標簽,“洋水果”標簽低的不到一分錢一枚,高的也只要四五分錢,成本很低,但只要一貼上它,身價便能翻一番。
“洋禁果”暗含多種危機
“洋禁果”之所以成為“禁果”,主要是因為它們可能攜帶的類似于地中海實蠅等蟲害被稱為“水果殺手”,由于沒有經過口岸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隱藏在水果中的任何一粒卵可能都是致命的。
去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一年,在國外植物及其產品特別是農產品、水果等大量涌入內地市場的同時,有害生物入侵形勢嚴峻,深圳口岸去年截獲入境有害生物創歷史新高。據統計,去年深圳口岸共檢驗檢疫出入境植物及植物產品15萬多批次,實施出入境木質包裝檢疫26萬多批次。截獲我國禁止進境的一、二、三類危險性病、蟲、雜草48種2230批,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0%和97.2%;截獲其他有害生物524種6272批,同比增長8.3%和13.5%。其中檢出菜豆象、咖啡果小蠹等一類危險性有害生物4種27批次;檢出松材線蟲、檳榔實蠅、菲律賓實蠅、大家白蟻等二類危險性有害生物24種1798批次;檢出亞麻疫病菌、毛刺線蟲、櫚核小蠹、美洲豚草、法國野燕麥等三類危險性有害生物21種407批次。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洋禁果”農殘可能嚴重超標,會對食用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為了減少蟲害,有些“洋禁果”在生長期及成熟期如果被噴灑劇毒農藥,如甲胺磷等,一旦直接從枝頭摘下偷運入境搬到市場上,不到一周就到了消費者口中,來不及降解,就會直接造成人畜中毒事故。
管理脫節滋生“黑洞”
為高額暴利所驅動的不法之徒,根本不顧國家的法令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想盡辦法進口和售賣“洋禁果”。
就拿泰國龍眼來說,近年,我國從泰國進境水果中頻頻發現疫情,因此,國家質檢總局今年2月26日作出了暫停進口泰國龍眼的決定,規定運抵各口岸的泰國龍眼,一律退貨或銷毀。但該禁令發出一個月后,記者曾經暗訪深圳龍眼市場,居然發現“泰國龍眼”銷售異常火爆。據市場管理者反映,完全不知道有國家“禁令”之說。
為何國家一邊禁止,而另一邊市場上“洋禁果”卻出現生意火爆的局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管理上脫節的“兩張皮”是滋生“黑洞”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圳檢驗檢疫部門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按國家現有管理體系,進口水果的“產地關”和“檢驗檢疫關”等在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決不允許一個“洋禁果”從口岸入境,凡是發現此類情況,檢驗檢疫部門將作退運或銷毀處理。由于相對固定的行政分工,檢驗檢疫部門不是市場管理的主體,一般不進入市場進行查緝活動。
市工商局有關人士稱,市場上銷售的“洋禁果”既然是國家禁止入境的,說明這些“禁果”要么是假冒,要么是走私入境,前者可按照假冒偽劣處理,后者則可以按照沒有合法來源的物品予以查處。說到“洋禁果”市場銷售屢禁不止的原因時,這位負責人坦言,工商及市場管理部門一般只要求經銷人員提供相關進口經營資格證和海關納稅證明,而對于市場上銷售什么樣的“洋水果”,管理人員一般沒有細致地去查。他說,更重要的是由于沒有及時了解最新的水果進出口信息,才會出現“洋禁果”在市場上高價熱賣的情況。
市內一家大型農批市場上的管理人員說,只有接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某項專項檢查通知,管理人員才會沒收和扣押“洋禁果”,否則他們一般會照顧到經營者的利益和市場的繁榮。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從目前“洋禁果”屢禁不止的情況看來,行政管理體系分工的條條框框束縛了行政權力實施的有效性。其實,只要地方市場管理部門與國家進出境管理部門建立定期通報信息制度或聯席會議制度,或者定期進行聯合市場稽查等,這種巨大“市場黑洞”存在的空間也自然消失。記者在采訪中得知,目前深圳檢驗檢疫部門正在考慮同市工商部門建立一種信息通報制度,及時通報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政策。而工商部門也表示,將更多地同海關、檢驗檢疫部門一起,開展市場聯合查緝行動,凈化“洋水果”市場,讓“洋禁果”沒有市場生存空間。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