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5-05-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種下的1.9萬平方米蘑菇菌種不能產菇,造成浙江省蒼南縣岱嶺畬族鄉富源、大厝基、東官、楊加邊四個村的菇農們間接損失35萬余元。經過蒼南消費委等部門的調解,24位菇農近日獲得了經濟賠償款3萬元。
去年8月,蒼南馬站岱嶺畬族鄉富源等地的幾十戶菇農向該村菇菌培養中心經營戶林某分別購買了蘑菇菌種。種植后,直到當年11月份,仍遲遲未能產菇,部分農戶的菇菌出菇稀少,多數菇菌幾乎是顆粒無收。面對空空的菇架,原本盼望有個好收成的菇農們欲哭無淚。他們認為是菇種出了問題,但在多次與菇菌種經營者交涉后均未有任何結果。于是,24位菇農們集體向馬站消費委分會投訴。
鑒于該投訴涉及人員較多,案情重大,蒼南縣消費委立即派員會同農業局專家及馬站消費委分會的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核實。農業局植保專家認為,這是因為菌種種下后虻蟲過多,導致菌種不能生長。其原因與菌種和菇農的種植方式都有關系。但蘑菇已過收獲期,無法肯定是不是菌種問題。
為此,蒼南縣消費委一方面及時做好證據收集工作,一方面力促雙方進行調解。4月22日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林某賠償損失共計3萬元,并于4月27日一次性發到24戶菇農手中。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