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專題推薦

    2024年中國食用菌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24年中國食用菌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滿落幕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龍江省食用菌協會第三屆二次理事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關于印發2004年農業專項資金項目指南的通知

    發布時間:2005-07-2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豫財農〔2004〕52號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農業廳
      關于印發2004年農業專項資金項目指南的通知

      各省轄市財政局、農業局:
      為加強專項資金管理,規范項目申報程序,根據農業專項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我們制定了2004年河南省農業專項資金項目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項目指南的具體要求,認真做好項目的評估論證,并于5月31日前將擬定項目一式三份分別上報省財政廳和省農業廳。

     附件:1.農作物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指南
       2.旱地農業開發資金項目指南
       3.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指南
       4.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資金項目指南
       5.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指南
       6.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補助資金項目指南
       7.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項目指南

       二○○四年五月十二日

     

     附件1:

     農作物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指南

    一、項目名稱:農作物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
    二、項目實施內容
      該項目依據河南省自然生態條件和農作物優勢生態區域進行以糧食生產技術為核心的研究與試驗、示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農作物高產、高效優良品種的引進與生產示范。
      (二)優質秋作物品種增產增效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
      (三)優質小麥品質形成機理、病蟲害生物防治及保優節本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
    三、立項條件
      (一)符合《河南省實施大宗農產品優質化工程意見》、《河南省小麥品質區劃》等規劃要求,有較好的生產條件。
      (二)具有自然區域優勢,適宜進行生產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
      (三)項目單位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完善的技術推廣網絡。
      (四)示范品種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四、補助內容和補助對象
      補助內容包括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費用,建立百畝高產攻關田、千畝示范田的品比試驗、藥品防效試驗費用及技術培訓和資料印刷等費用。補助對象為承擔項目的各類農業技術推廣

    與服務單位。
    五、項目效益目標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為糧食作物生產提供綜合配套技術,提高糧食作物科技含量和農民科學種田水平,項目區內每畝比實施前增產10%,節支30—50元以上,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六、立項程序和申報要求
      農作物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按照《河南省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規定程序申報。具體申報要求:
      (一)各省轄市農業局要按照全省統一區域布局的要求,引進示范推廣的品種數量、示范方面積及形成綜合配套標準化操作規程數量,結合當地主推品種和主導技術有選擇地組織申報。
      (二)每個省轄申報的項目數量不超過2個,每個項目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的額度為5—30萬元。
      (三)各申報單位必須填制《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并經省轄市評估論證,由省轄市財政局、農業局兩家聯合行文上報。
    七、組織管理
      農作物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由省轄市農業部門負責項目考察論證,審定項目實施方案,監督項目實施,項目承擔單位組織實施。項目完成后,省轄市縣農業部門按要求組織檢查驗收,并將驗收結果逐級上報省農業廳和財政廳。
    八、本項目指南由省財政廳、省農業廳負責解釋。

     附件2:

     旱地農業開發資金項目指南

    一、項目名稱:旱地農業開發項目
    二、項目實施內容
      以改善旱區基本農業生產條件和推廣先進旱作技術為重點,堅持蓄水、保水、節水、管水、科學用水“五水”齊抓,工程、生物、農業、機械、高新技術“五措”并舉,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依靠科技進步,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發展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一)建設微集水工程,推廣節灌補水技術。通過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將自然降水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人工再分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
      (二)耕作與覆蓋保墑技術。通過地表耕作與地面農膜和生物覆蓋的途徑,降低土壤的毛細管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減少地面蒸發;通過適墑早耕、旋耕或淺耕滅茬,最大限度地接納保存雨水;通過耙耱鎮壓、雨后或灌溉后株(行)間中耕與耬劃、免耕少耕等措施降低地面蒸發,蓄雨保墑,實現節約用水,增產增效。
      (三)節水抗旱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主要是根據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規律,確立節水種植結構,大力推廣耐旱節水高產作物品種,變對抗性種植為適應性種植;建立節水抗旱農作物品種的原種繁育基地,形成主要作物節水抗旱品種繁育體系,加快新品種(組合)的推廣應用。
      (四)引進示范膜下滴灌節水技術。計劃引進膜下滴灌成套設備及技術,完善膜下滴灌節水示范區2—3個。
      (五)發展旱作區名、優、特、新農產品。充分利用旱區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和生產條件,建立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創優質品牌,增加效益。
    三、立項條件
      (一)按照相對集中,以點帶面的原則,重點在鄭州市、洛陽市、平頂山市、三門峽市、許昌市、南陽市進行項目建設。
      (二)申請旱地農業開發資金的項目,必須符合五個有利于,即有利于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利于促進旱地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于保護和提高旱作區糧食生產能力,有利于提高旱作區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四、補助內容和補助對象
      旱地農業開發資金主要用于試驗示范費、種子種苗引進補助費、儀器設備購置費、原材料購置費、技術引進費、節水工程補助費和技術培訓等支出。補助對象為承擔項目的各類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單位及集體或農戶。
    五、項目效益目標
      示范膜下滴灌新技術,與大水漫灌相比,可節水80%以上,肥料利用率可提高到50—60%,土地利用率提高5—7%;推廣耕作與覆蓋保墑技術,可使農田對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推廣蓄水保墑節水新技術,提高項目區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和抵御旱災的能力;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開發技術示范,提高項目區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推廣旱作農業綜合配套技術,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六、立項程序和申報要求
      河南省旱地農業開發專項資金項目,按照《河南省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執行。
      具體申報要求:
      1、有關省轄市申報的縣(市)數為:洛陽市4個、鄭州、三門峽、平頂山市各2—3個,南陽、許昌各2個。
      2、每個縣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的額度為10—30萬元。
      3、申報的項目,須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估篩選,并按要求填報《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由財政、農業兩部門聯合行文逐級申報。
    七、組織管理
      河南省旱地農業開發資金項目由縣農業局編制實施方案,并負責落實;有關省轄市農業、財政部門對轄區內的項目進行監督管理和指導。
    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組織或委托有關單位按照項目批復后的實施方案對項目進行驗收。
    八、本項目指南由省財政廳、省農業廳負責解釋

      附件3: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指南

    一、項目名稱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二、項目建設指導思想
      為全面推進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的實施,保障城鄉居民消費安全,充分發揮我省區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農業。特設立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資金,重點用于優質無公害經濟作物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和區域特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三、項目立項條件、主要建設內容和區域布局重點
      (一)優質無公害經濟作物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1、立項條件
      (1)在無公害經濟作物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花卉、蠶桑、茶葉、食用菌等某一優勢產品的生產示范已初具規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項目區政府和群眾對項目建設積極性高;
      (3)有無公害經濟作物農產品生產管理機構和較健全的技術服務體系;
      (4)有相關的生產技術規程、農藝措施、產品質量標準等;
      (5)項目縣(市、區)實施有示范點、有基地,并取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
      2、項目主要實施內容
      (1)建立不同類型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區。在全省優勢產區,建優質棉花示范基地300萬畝,無公害優質果品示范基地100萬畝,無公害優質油料示范基地300萬畝,優質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100萬畝,優質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20萬畝,優質蠶繭生產示范基地20萬畝,建300萬袋菌類示范點,名優花卉10萬株,在全省逐步形成11個優質高效經作產品生產區及2個示范園區。
      (2)建立優質無公害高效綜合配套技術示范點。在全省抓好“十大”優質無公害工程技術示范推廣,建立不同類型科技示范點20個,每個示范點5000—6000畝。重點抓棉種脫絨包衣栽培技術、棉花兩膜栽培簡化配套技術,優質花生標準化栽培技術,雙低油菜高產保優栽培技術,蘋果優質高效商品化生產綜合技術(即高接換種、果實套袋打臘),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食用菌珍稀品種引進示范推廣,蠶繭優質高產綜合技術,立體生態茶園建設和名優茶制作技術,名貴花卉反季節栽培技術等“十大”優質工程技術示范推廣,實現經濟作物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
      3、區域布局重點
      (1)鄭州、開封、安陽、平頂山、商丘、周口、駐馬店、許昌、濮陽、南陽、信陽等市可以申報此類項目,每市最多可申報4個項目。
      (2)每個項目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的額度為10~70萬元。
      (二)區域特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1、立項條件
      (1)示范基地及主管部門對農業標準化工作有較高認識,以一種或一類農產品為主,實施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
      (2)示范基地水、氣、土壤環境質量基本符合農產品生產標準,申報項目技術成熟、先進適用。
      (3)示范基地應具有較好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標準化工作基礎,有較好的農技示范推廣服務條件和能力,有較完善的服務組織和機構保障。
      2、項目主要實施內容
      (1)建立名特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通過建立基地,進行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生產,發展區域特色經濟。
      (2)名、特、優、新優良品種的引進,無公害農產品綜合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平衡施肥等多種實用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
      (3)完善監測信息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生產具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快市場化組織程度,帶領其進入國際市場。
      3、區域布局重點
      (1)每個省轄市申報此類項目數量1—2個。
      (2)每個項目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額度為10—30萬元。
    四、補助內容和補助對象
      補助內容:主要用于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培訓與宣傳,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良種繁育與補貼,無公害優質化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市場信息收集與整理,品質檢測。補助對象:承擔項目的各類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單位。
    五、效益目標
      通過項目的實施,促進我省農產品品種、品質和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大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的實施力度,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六、立項程序和申報要求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按照《河南省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規定程序申報。
    具體申報要求:
      (一)各省轄市農業局要按照各項目區域布局重點要求,有選擇地組織申報。
      (二)各申報單位必須填制《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并經省轄市農業局評估論證,由財政局、農業局兩家聯合行文逐級上報。
    七、組織管理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以省轄市或縣(市、區)為單位,由農業局負責審定項目實施方案,項目承擔單位組織實施。項目完成后,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要組織檢查驗收,并將驗收結果逐級上報省農業廳和財政廳。
    八、本項目指南由省農業廳、財政廳負責解釋。
     
     附件4:

     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資金項目指南

    一、項目名稱
      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二、項目實施內容
      根據我省水產行業的實際情況和水產發展規劃要求,2004年度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資金主要用于水產新技術和名特優新水產品種引進養殖推廣、魚病防治技術的普及與檢測體系、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和水產良種體系三個方面。
    三、立項條件
      (一)水產新技術和名特優新水產品種引進養殖推廣項目。1、具有一定的養殖規模,技術力量較強,配套條件較好;2、能促進漁業結構調整,提高水產品質量,增加漁(農)民收入;3、選擇的養殖品種適合在我省生長,具有良好的國內外市場前景;4、推廣的水產新技術先進實用,效益顯著,容易被廣大漁(農)民掌握。
      (二)魚病防治技術的普及與檢測體系項目。具有一定的配套條件和工作基礎,納入全省漁業病害防治和質量檢測體系區域性布局的重點省轄市、縣級單位。
      (三)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和水產良種體系項目。1、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委員會認定的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2、符合《河南省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認定實施意見》的有關條件,2004年積極申報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的生產單位;3、納入省或地方水產良種體系建設規劃,具有示范、引導、輻射和對漁業結構調整有帶動作用的水產苗種繁育基地(場)。
    四、補助內容和補助對象
      (一)補助內容:1、水產品加工增值、綠色健康養殖等水產新技術的推廣普及應用,以及優良水產品種的引進、養殖與推廣;2、漁業病害防治技術的普及、魚病防治及質量檢測體系配套;3、完善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和苗種孵化設施,優良水產親本的引進和更新換代,必要的環境監測和質量檢測儀器設備及名特優水產苗種繁育設施配套。
      (二)補助對象:1、鄉、村集體以上具有一定水產養殖基礎設施、一定規模、技術力量較強,配套條件較好的水產生產單位;2、通過認定和計劃培植的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水產苗種繁育基地(場);3、納入全省漁業病害防治及質量檢測體系區域性布局的重點省轄市、縣漁業病害防治及檢測單位。
    五、效益目標
      通過項目實施,增加我省優良水產養殖品種,加快我省漁業結構調整步伐,改善漁業生產條件,提高水產品質量和行業整體科技素質,加速水產品轉化增值,滿足人們對各種水產品的需要,增加漁(農)民收入,增強我省水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水產品出口創匯份額,促進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形成,提高養殖效益,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使全省水產良種自給率達到70%以上。名特優水產品種養殖面積達到水產養殖總面積的50%以上。全省魚病防治及質量檢測得到有效控制。
    六、立項程序和申報要求
      (一)立項程序:申請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必須填制《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經專家論證后,由財政、農業(水產)行政主管部門兩家聯合行文逐級申報。
      (二)具體申報要求:
      1、各省轄市最多可申報4個備選項目。
      2、每個項目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的額度為10-20萬元。
      3、凡不按規定程序或不符合申報要求的,一律不予受理。
    七、組織管理
      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省轄市或縣(市、區)為單位,由省轄市或縣(市、區)財政部門和農業(水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項目考察論證,審定項目實施方案,監督項目實施,項目承擔單位組織實施。項目完成后,各級農業(水產)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按要求組織檢查驗收,并將驗收結果逐級上報省農業廳和財政廳。
    八、本項目指南由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負責解釋。
       附件5:

      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指南

    一、 項目名稱: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
    二、項目實施內容
      1、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在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的區域,建立以我省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生產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通過建立基地,進行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生產,帶動輻射農戶生產,保證龍頭企業加工原料的穩定供應。
      2、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改造。購置農產品加工、整理、儲存、保鮮、運銷和檢測儀器、設備,引進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
      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重點用于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和經營管理人員進行互助合作知識培訓;開展科學技術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建設市場信息服務營銷網絡,舉辦產品推介活動。
    三、項目立項條件
      1、項目申報單位應是從事我省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的農業技術服務單位、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2、申報項目的龍頭企業須為省級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所報項目技術含量高,在省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對優化農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3、申報項目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須為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試點,支持“民辦、民營、民受益”,產權清晰,運行機制比較合理,能帶動周邊農民形成區域性產業帶(群),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具有較強的示范性。
      4、申報項目的農技產業化服務單位要有較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在農技產業化實施方面積累一定的經驗,能夠帶動農戶致富,提高農民收入。
    四、補助內容和補助對象
      補助內容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良種良法的開發引進和推廣;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的引進和改造;農產品包裝、儲藏、保鮮等先進技術的引進、開發、提高和推廣活動。
    補助對象為農技推廣與服務單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五、項目效益目標
      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通過對農技產業化服務單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相關環節的扶持,帶動特色農產品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特色農產品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水平,完善各種利益聯結機制,提高我省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六、立項程序和申報要求
      具體申報要求:
      1、每個省轄市申報項目數不超過2個。
      2、每個項目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的額度為10—30萬元。
      3、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請單位提出項目申請,組織編制有關申報材料,填寫《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估篩選,經過當地農業(產業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由財政、農業兩家聯合行文逐級上報。
    七、組織管理
      項目批復立項后由省農業廳與省轄市農業(產業化)行政主管部門簽訂項目執行合同,由省轄市農業(產業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項目的實施。
    項目完成后由省轄市農業(產業化)行政主管部門向省農業廳提出項目驗收申請,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或委托省轄市有關部門)組織驗收。
    八、本項目指南由省財政廳、農業廳負責解釋。
     
     附件6:

     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補助資金項目指南

    一、項目名稱: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補助資金
    二、項目實施內容
      (一)艾滋病疫情高發村戶用沼氣建設試點示范。
      (二)以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沼氣生態農業試點示范,包括沼氣建設部分設備研制及儀器購置。
      (三)按照《農村沼氣“一池三改”建設規范》,實施以“一池三改”(沼氣池與改圈、改廚、改廁所同步建設)為基本內容的農村沼氣建設。
      (四)在符合條件的農業兩場示范推廣“四位一體”“豬—沼—果”等能源生態模式。
    三、立項條件
      (一)項目縣(市、區、場)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農村沼氣建設,制定了有關政策措施,有健全的農村能源推廣管理機構和較強的技術服務能力,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和農村沼氣建設工基礎。
      (二)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村兩委班子團結實干,組織能力強,群眾對項目建設有較高的積極性,有50%以上的農戶有傳統的養殖習慣,每戶存欄 不少于3頭豬單位,人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上。
      (三)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村規劃較好,戶用沼氣池建設與“四位一體”、“豬—沼—果”等能源生態模式建設相結合,有較強的示范、輻射作用。
      (四)農村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建設要具有一定規模的大中型養殖場(區),養殖場(區)所處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養殖效益好,養殖場(戶)對建設大中型沼氣生態農業示范點具有較高的積極性,愿意投資。
      (五)農業二場生態農業綜合示范。主要在有一定基礎條件的場進行建設,技術力量雄厚,有資金匹配能力,每個場示范推廣“四位一體”或“三位一體”模式不少于15個。
    四、補助內容和補助對象
      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補助內容包括建設工程的設計費、技術服務費、主要原材料、配套設備的部分經費補助;補助對象為農業二場、項目區農戶和養殖場。
    五、效益目標
      (一)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使項目區畜禽糞便得到有效處理,農戶使用沼氣替代60%以上的傳統生活用能。同時開展綜合利用,沼液和沼渣全部用作有機肥料,戶均年增收800元以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目標,取得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二)農村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項目投資建成后每處可年產沼肥1800噸左右,替代氮肥20噸、磷肥10噸,節省肥料5萬元左右,并可實現30公頃左右農田的無公害生產。
      (三)農業二場生態農業綜合示范項目通過發展生態農業,探索高效生態農業—沼氣—安全食品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發展同資源、環境及其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六、立項程序和申報要求
      (一)由縣農業局組織編制《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等有關申報材料,經省轄市農業局或市級農村能源主管部門初審后,財政、農業兩家聯合行文上報。
      (二)艾滋病疫情高發村戶用沼氣建設試點項目按每個村30%的農戶建設沼氣池,補助標準為每戶1200元,每個村申請財政資金補助額度為10—33萬元,實施地點為上蔡縣蘆崗鄉文樓村、南大吳村、邵店鄉廟王村和商水縣湯莊鄉西趙橋村等4個艾滋病疫情高發村;
      (三)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規模為300—500立方米,每個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申請財政資金補助額度為12—16萬元,當地政府和養殖場(戶)配套資金為23—32萬元,每個省轄市項目申報數為1—2個;
      (四)沼氣“一池三改”項目由新鄭市、寧陵縣、輝縣市、清豐縣、新蔡縣、梁園區農村能源主管部門組織申報,每個項目申請財政資金補助額度為5萬元。
      (五)農業二場生態農業綜合示范每個省轄市申報數不超過2個。每個項目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額度10-30萬元。
    七、組織管理
      (一)組織實施
      縣農業局或農村能源主管部門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財政、農業兩部門共同對項目進行管理。
      (二)技術培訓和指導
      市級農村能源主管部門根據本地情況制定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縣級農村能源主管部門要把技術服務作為項目實施的重要內容納入日常工作。
      (三)動態管理
      項目戶填寫由省能源站統一制定的項目檔案卡片,項目檔案一式3份,分別由縣、市、省農村能源主管部門存檔。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的跟蹤管理。
      (四)項目完成后,由省農業廳和財政廳聯合進行驗收。
    八、本項目指南由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負責解釋。
     
    附件7: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項目指南

    一、項目名稱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
    二、項目實施內容
      2004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務:重點建立和完善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繼續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等工作。項目具體實施內容:
      (一)重點完善省級綜合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設。
      (二)開展檢測技術人員培訓工作。
      (三)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對全省從事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理論概念,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及技術分析,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有關法律法規等。
      (四)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
      (五)有計劃、有重點地扶持10個縣市區級農產品質檢站建設。
    三、立項條件
      (一)申請使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經費的市、縣應具備已建立自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站,有自己的域名和主頁;有確定的專人負責網絡的運行管理;有規范的信息資源上網和定期更新的工作制度等條件。
      (二)申請縣級農產品質檢站或中心建設。需滿足以下條件:
      1、有機構,有編制,有專業技術人員,而且機構必須是編委批復的正式機構;
      2、有對現有檢測資源的整合方案并實施到位;
      3、有場地,能夠滿足檢測中心工作的需要;
      4、有切實可行的總體建設方案;
      5、有地方財政1:1的配套資金撥款憑證。
    四、補助內容和補助對象
      補助的內容: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體系建設經費主要用于檢測儀器設備購置;農產品質量檢測人員培訓;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費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的運行和維護。
      補助對象:承擔項目的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檢測單位。
    五、項目效益目標
      完善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設備購置,使之達到國內一流檢測水平;通過農產品質檢技術人員業務培訓,能大大提高受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檢測技能,為全省培養一流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人才;2004年計劃再認定400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100個無公害農產品,進一步擴大無公害種植面積,增加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品牌,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網絡,能準確、及時、快速傳遞一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為主管部門和領導決策服務;建立縣級農產品質檢站或中心,能夠使所建區域內的農產品受檢率達到80%以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六、立項程序和申報要求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項目具體申報程序和要求如下: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網建設重點由鄭州、安陽、洛陽、南陽、濮陽、開封、周口、許昌、焦作等市進行組織申報,每個項目申請省財政補助資金額度為10—35萬元。
      (二)縣級農產品質檢站或中心建設。由鄭州、開封、洛陽、許昌、安陽、焦作、商丘、周口、南陽、三門峽10市各報一個縣,每個縣級質檢站補助30萬元。
      (三)申請項目資金的單位需編制《河南省財政農業專項資金管理標準文本》,經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審核,由財政、農業兩家聯合行文逐級申報。
      (四)申請縣級農產品質檢站或中心建設,需附以下材料:
      1、縣(市、區)編制委員會批準成立的質檢中心正式文件;
      2、現有檢測資源整合方案;
      3、縣級質檢中心建設方案;
      4、資金配套撥款憑證;
      5、省財政廳資金申請標準文本,并附軟盤。
    七、組織管理
      項目批復立項后,由省農業廳與省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簽訂項目執行合同,由省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項目的實施。
    項目完成后,由省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省農業廳提出項目驗收申請,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或委托省轄市有關部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
    八、本項目指南由省農業廳、財政廳負責解釋。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