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上海科學家從菌菇身上挖到寶藏
白白胖胖,像只“雞腿”。與靈芝、蟲草、松茸等名貴菌類相比,雞腿菇像只“菌菇丑小鴨”,在超市、菜場隨處可見,價格低廉。日前,上海食用菌專家卻從這種其貌不揚的菌菇身上挖到寶藏——確定雞腿菇中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提取雞腿菇降糖物質,填補國內空白。
糖尿病由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富貴病。在我國,糖尿病每年新增患者100萬人以上,成為繼癌癥、心腦血管病之后,第三大“死亡之癥”。由于糖尿病患者需長期服藥,預防或治療藥物必須保證高效低毒。而日常飲食中的降糖食物更成為餐桌明星,備受追捧。
據英國阿斯頓大學報道,給小白鼠喂食一定比例的雞腿菇,1.5小時后,實驗動物血糖顯著下降。可是,雞腿蘑菇的“降糖寶庫”藏在哪個部位,能否高效開采,一直是食用菌研究領域的難點。4年前,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開展《藥用真菌及其活性因子的研究》,率先在雞腿菇上“開礦”。經多次分部沉淀,對比不同的水提物組分,再通過動物體內實驗,研究人員發現雞腿菇中的2個組分,顯著降低四氧嘧啶誘發的模型小鼠高血糖,認定雞腿菇降血糖的有效部位,并用現代化學和光譜技術手段,明確降糖活性因子的化學結構。通過提取工藝優化,建立定量和定性分析降糖成分的有效方法,上海菌菇科學家摸索出一整套提煉雞腿菇降糖物質的最優條件,獲得國內外首個以雞腿菇為主要原料的輔助降血糖保健產品。
經國家檢測機構鑒定,雞腿菇降糖成分提取物通過衛生學、功效學、毒理學和人體試服等一系列安全實驗和有效成分測試,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保健產品證書。課題組組長,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張勁松告訴記者,服用雞腿菇降糖成分,對需注射胰島素的Ⅰ型糖尿病療效不佳。但血糖較高,甚至高至糖尿病臨界點的患者,連續食用1至3個月,降糖效果明顯。
責任編輯:紫晴
來源: 新民晚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