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7-11-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平泉縣從80年代起,充分發揮區位、氣候、資源、技術優勢,將食用菌產業作為立縣主導產業發展,通過采取強龍頭、擴基地、倡科技、活機制、拓市場等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使食用菌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2004年食用菌總量達到600萬平方米,鮮品產量6萬噸,產值5億元,帶動4萬戶,菌農純增收3億元。成為平泉縣最具優勢和特色、農民從中受益最多的富民立縣產業。為了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促進食用菌產業快速、持續發展,經過多方研討,廣泛征求意見,并結合平泉縣實際,特制定平泉縣2006-2010年食用菌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產業發展總體目標
近期目標:落實好“118
中期目標:推進“兩個知名,四個中心,一個綜合目標”的實現,“兩個知名”即把食用菌產業打造成全國知名產業,把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打造成全國知名市場;“四個中心”就是要把平泉打造成周邊及華北地區的食用菌菌種的供應中心,打造成食用菌原輔料和產品的集散中心,打造成食用菌生產技術和人才的輸出中心,食用菌價格和信息形成中心;“一個綜合目標”就是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要擠入全國十強縣。在推進“118
具體目標:計劃2006-2010年,五年食用菌產業鏈總產值實現13.6億元,基地生產規模達到1.7億盤(袋),產量達到17萬噸,扶持壯大15家骨干龍頭企業,爭取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年經營額10億元,年利稅1億元。帶動農戶7.5萬戶,覆蓋農戶范圍75%,實現戶均增收11000元。安排8.5萬人就業,建成全國第四大食用菌批發市場,擠入全國前五強。
2007年,基地規模達1000萬平方米。其中香菇400萬平方米,滑子菇350萬平方米,其它品種250萬平方米,帶動農戶6萬戶,覆蓋農戶60%,產量10萬噸,產值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0%,農民及下崗職工增收5億元,菇農戶均增收8300元。龍頭企業發展到40家,其中骨干龍頭企業10家,爭取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年創銷售收入6億元,年利稅6000萬元,安排6.5萬人就業。
2010年,基地規模達1700萬平方米。其中香菇700萬平方米,滑子菇400萬平方米,其它品種600萬平方米,帶動農戶7.5萬戶,覆蓋農戶75%,產量17萬噸,產值13.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5%,農民及下崗職工增收8.5億元,菇農戶均增收1.1萬元。龍頭企業發展到70家,其中骨干龍頭企業15家,爭取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年經營額10億元,年利稅1億元,安排8.5萬人就業。
二、龍頭企業及市場發展方向
在現30余家龍頭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深加工擴能,開拓市場空間,擴建保鮮、鹽漬、烘干、罐頭、速凍、即食軟包裝生產線,利用綠源公司深加工擴能項目、富源公司綜合開發項目新上凍干食品、超微粉碎、保健食品、食用菌多糖提取、功能蛋白飲料等高科技開發項目,到2007年,龍頭企業發展到40家,其中骨干龍頭企業10家,爭取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年加工各類食用菌產品10萬噸,年經營額6億元,年利稅6000萬元。并建成中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場,占地120畝,投資5000萬元,年交易食用菌產品5萬噸,年交易額3億元,年利稅3000萬元。到2010年龍頭企業發展到70家,其中骨干龍頭企業15家,爭取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年加工食用菌產品14萬噸,年經營額10億元,年利稅1億元以上。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年交易額5億元,年利稅1.5億元,建成全國第四大食用菌交易市場。
三、基地建設方向
“十一五”期間,基地的品種發展以香菇、滑子菇為主,大力發展雙孢菇、雞腿菇、竹蓀等草腐菌及黑木耳、平菇等多模式、短周期的品種,同時提升鮑魚菇、黃傘等珍稀品種的發展,實現全年鮮品供應市場,形成高、中、低檔產品相結合,長短周期相結合,草木腐菌共同發展,周年鮮品供應市場的格局。生產食用菌的專業鄉鎮達到15個,專業村200個,示范大戶10000戶,標準化覆蓋農戶范圍達80%以上,由千家萬戶分散生產向園區化、規模化、標準化轉移;由運用傳統技術向現代化生產技術轉移;由木腐菌生產為主向草木腐菌并重方向轉移;由單季生產向錯季、多季、周年生產轉移;由單一環節的粗放生產向集約化、可持續循環經濟發展轉移。
四、指導思想及措施
全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要緊緊圍繞“質量立菌、科技興菌、龍頭強菌”這個指導思想去謀劃、研究、落實、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以“快速、良好、持續”為主要目標和方向,推進食用菌產業既快又好地持續發展。
第一,把菌種和食用菌的標準化作為食用菌發展的生命線。一是菌種管理。一是嚴格對菌種廠管理“壓減數量、提高質量,嚴格市場準入”。嚴格執行《平泉縣種子(菌種)管理辦法》,菌種廠除了各方面條件、資質必須具備之外,必須繳付信譽保證金。逐步建立起菌種廠既對自身負責,同時也對菇農負責,既對食用菌產業發展負責,也要對社會穩定負責的良性機制。凡是達不到資格條件和要求的,堅決吊銷生產資格,不允許從事菌種生產和銷售。對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二是標準化生產。嚴格按無公害、有機化的標準組織生產,堅持菌種生產、銷售和食用菌的標準化生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建立具有較高水準的檢驗檢測體系,隨時對產品進行檢驗檢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發現超標產品就地封殺,決不走出平泉進入市場,影響整個產業的信譽和知名度。
第二,把提高品質、品種多元化和循環經濟作為“科技興菌”的主攻方向。一是提高品質。要通過生產技術的改進和提高來提高香菇、滑子菇的一級品率。以此提高單位產量和效益,增強抗風險的能力。通過食用菌原輔料、生產過程中的把關和控制,提高產品的品質。二是優化品種結構。壯大主打品種,引進一些珍稀品種、適宜品種、高效益品種,兼顧其它比較適宜的具有較高效益品種的引進和發展。利用大量的秸稈、玉米芯和木腐菌的廢料發展草腐菌,通過草腐菌的開發,利用廢棄物創造效益。大面積推廣適合地栽、露天,露天保護地栽培等品種,逐步拓展食用菌生產空間,有效地調整種植結構。三是加強循環經濟開發。進一步利用食用菌廢料,搞好飼料的研究和開發,搞好肥料的研究和開發,搞好粉狀活性炭的研究和開發,搞好無土栽培蔬菜以及其他值得重視和研究開發的項目。真正地把食用菌生產引導到循環經濟發展的鏈條中,推動食用菌產業既快又好、持續地發展。努力使食用菌發展達到“原料零消耗、管理零污染、產品零庫存”的“三個零”目標,使其具有持續的發展能力和后勁,真正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
第三,把開放興企、龍頭強菌作為菌業發展的主旋律。把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管理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把側重龍頭企業申報與扶持、規范、升級結合起來,建立健全龍頭企業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淘汰機制,保證我縣龍頭企業整體隊伍的高產出率、高覆蓋率、高帶動力、高市場占有率,確保企業低污染、低消耗、低負擔,走綠色環保興企之路,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以“抓龍頭就是抓市場,抓龍頭也是抓生產,扶龍頭就是扶農民,扶龍頭就是扶市場”的理念,真正做大做強食用菌龍頭企業,把龍頭企業的發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來抓。把“開放興企,龍頭強菌”作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最強音。一是做“強”大的龍頭企業。以綠源公司、潤隆公司、乾通公司、三棵樹公司、瀑河源公司、食有菌研究會等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為基礎,進一步把企業做大,提高他們的帶動能力、牽動能力。主要盯準市場,深入研究市場供求關系、供求變化;著重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由靠別人到與別人合作到最終能夠自己發展,企業要善于融資,與其它企業共同發展;要舍小利顧大利,勇于舍近利顧長遠利益。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發展企業,敢于讓利,勇于讓利,善于讓利,迅速擺脫傳統觀念束縛,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二是做“大”中小型龍頭企業。中小型龍頭企業點多面廣是產業鏈條上不可或缺的的環節,做大中小型龍頭企業,對于活躍整個產業發展有積極意義。三是做“活”新的龍頭企業。培育新的龍頭企業,發現和培育新的產業帶動力量,重點拓展產業領域,以新的產業領域養新龍頭企業,以新龍頭企業促進食用菌產業新領域的發展。
第四、舉全縣之力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服務。舉全縣之力有效地服從服務于食用菌產業發展,要從各自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的途徑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服好務。首先要合力打造食用菌原輔料和產品銷售的綠色通道。一是在運輸上,要綠色放行。作為食用菌原輔料、產品的運輸,交通部門、交警部門必須按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開辟綠色通道,既不能人為設障,也不能變相設障,必須保障食用菌原輔料和產品順暢運銷。這要作為考核交通和交警部門的一個重要內容,列入到部門的考核當中。二是購銷活動要綠色放開。對食用菌原輔料和產品的購銷,全面放開。由工商部門和其它部門,對新的食用菌原輔料和產品的購銷戶,要探索實行新的企業登記備案,在1-2年時間內無費運行,這些購銷戶有了充分的利益,產品才能活躍起來、減少積壓,更好地保護菇農的利益。三是鼓勵經紀人隊伍發展。經紀人上聯市場,下聯基地,而且聯接著加工企業,他們通過最新的信息、良好的信譽和快捷的結算,來實現菌類產品的購銷,不再搞具體的實物的購銷,以此完善食用菌流通環節。其次是全面落實好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一是縣委、縣政府繼續對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按有關條件給予貼息貸款支持,充分發揮縣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來引導信貸資金投向食用菌產業。二是有選擇地扶持保鮮企業和烘干企業。對保鮮企業我們還是有選擇的在一定區域扶持發展,給予支持。另外,對生產食用菌烘干和干品的企業,也要有選擇地給予扶持。三是要繼續管好用好小額信貸,發揮其引導性作用。四是研究利用好扶貧貸款。用好在農行管理的商業扶貧貸款。
編輯:黑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