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01-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在南方水稻產區推廣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在北方旱作農區重點推廣秸稈生物反應碳肥利用技術;在玉米和小麥重點產區推廣秸稈粉碎還田技術、秸稈青貯飼用技術;秸稈成型固化和氣化燃用技術,實現了由“藏糧于倉”向“藏糧于地”的根本轉變。
趙縣南泥河村,村子不大,但已發展了200多個雙孢菇棚,每個菇棚可轉化利用20畝地產出的秸稈、3000多公斤干畜禽糞便,產鮮菇2000多公斤,創產值近萬元。
河北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為4000萬噸,畜禽糞便、農產品加工廢棄物逐年增加,如何轉化利用農業副產品已成為保護生態環境、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一項“玉米秸栽培食用菌新技術”,一個在全省50多個縣市實施的“農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技術應用”項目,讓廢棄資源得到了高效利用。從雙孢菇開始,目前河北用秸稈廢物栽培的品種已發展到香口蘑、大宗菇、草菇等近10個品種,年轉化利用420萬畝土地產出的秸稈,消化利用160萬噸干畜禽糞便,產出有機肥200萬方。
肥鄉縣城關鎮高莊村王順祥建了4個菇棚,每個都有半畝大。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栽培平菇或姬菇,每個菇棚轉化利用玉米芯、棉稈、棉籽皮約6000公斤,總產鮮菇約30噸,獲純收益約3萬元;3月至6月用上期出菇后的菌糠配40%新料栽培雞腿菇,總產鮮菇約18噸,獲純收益約2.5萬元;7月至9月用栽培雞腿菇后的菌糠配整玉米軸栽培草菇,投新料約2萬公斤,總產鮮菇約12噸,獲純收益約3萬元,年總收入較過去原料只利用一次、一個菇棚每年只栽培一期多增收5萬多元。王順祥高興地說:“菇棚周年生產基料循環利用技術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延長了菇棚使用時間,又凈化了環境、增加了收入,真是一箭多雕啊。”
據介紹,出菇后的菌糠不僅可以加工為飼料、活性炭,還可以栽培其它品種的食用菌、做有機肥。目前,河北省以食用菌產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體系已初成規模。平泉縣瑞達肉牛有限公司用香菇、滑菇菌糠做飼料喂牛,不但節省了30%的口糧,而且提高了牲畜的免疫能力,縮短了有效的育肥期;用香菇、滑菇菌糠加工活性炭,為當地10多家加工企業既解決了低價優質的替代原料,又取得了極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編輯:紫晴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