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8-10-0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2008年9月11日,山東九發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九發”)因實施虛假陳述,被33名投資者起訴至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該案目前已在青島正式立案。
此案是A股市場上的又一起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據該案原告代理律師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陶雨生、武峰律師介紹,該案原告共有32名投資者,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山東、廣東、浙江、河北、湖南、湖北等地,涉案標的賠償額合計855萬余元。
陶雨生律師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自2008年8月5日,*ST九發公告稱因虛假陳述已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決定》的消息之后,他們已經先后接受了全國數百位投資者的電話或郵件咨詢,辦理訴訟登記的有120余位股民,本次首批立案的32名投資者是訴訟材料已經準備齊全的部分投資者,其它投資者的立案準備工作也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之中,材料準備齊全后將進行下一步的起訴工作。
9月19日,*ST九發發布公告稱,山東九發集團公司已向煙臺市中院提出破產還債申請并已被受理。
虛假陳述涉款8億
據介紹,*ST九發虛假陳述賠償案是一起典型的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所引發的證券民事賠償案件。
資料顯示,山東九發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6月25日正式注冊成立。同年7月,“九發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主要經營食用菌、果蔬、罐頭、飲料、水產品、復合肥、包裝物料、生物藥品的生產銷售及進出口業務。現控股股東為山東九發集團公司,截至7月2日,其持股比例為42.57%。
*ST九發遭投資者起訴并立案的消息傳出后,9月16日該股開盤即跌停,當日收盤價位只有1.82元,相比6月27日收盤價的5.22元,不到三個月時間跌去了65%。 就在同一天,*ST九發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山東九發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價格于2008年9月10日至12日三個交易日內觸及跌幅限制,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經征詢公司控股股東山東九發集團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截止目前,公司除已披露的信息外,無其他應披露的事項。”公告同時表示,“公司如果2008年繼續虧損,將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9月16日,記者就此致電*ST九發,公司證券部負責媒體宣傳的劉先生告訴記者,公司一直比較關注中小股東的相關消息,也在等待法院方面的消息。9月26日,記者再次致電*ST九發,劉先生表示,公司會按法院的程序走,其他不方便透露。
今年6月14日,*ST九發發布公告稱,已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6月27日,*ST九發復牌后的第一個交易日起連續六個跌停板,短短幾天,股價大幅下挫,跌幅達到30%,導致部分投資者損失慘重。
7月29日,*ST九發收到證監會有關《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 經查明,公司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05年和2006年,*ST九發向山東九發集團的關聯公司簽發銀行承兌匯票23筆,金額7.2億元;商業承兌匯票4筆,金額8050萬元,共計8.005億元,均未記賬。而票據到期付款時也不及時入賬,且補記入賬時,錯誤地沖減了短期借款、應付賬款等其他科目。依據有關法律,證監會決定:責令公司改正信息披露違法,給予警告,并處以50萬元的罰款;對公司原董事長蔣紹慶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的罰款,并認定蔣紹慶為市場禁入者,10年內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
武峰律師認為,*ST九發虛假陳述行為被揭露后股票價格的急劇波動,是虛假陳述行為被揭露后的典型市場走勢。
北京一位參與起訴的劉姓投資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由于投資*ST九發股份,自己損失了10多萬元,在6個跌停板之后被迫斬倉賣出。“如果是由于市場整體的系統風險導致的損失我也就承擔了,但是*ST九發如此巨大數額的虛假陳述導致了股價暴跌,我們要求上市公司承擔責任,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
部分投資者在民事訴訟狀中表示,因被告實施虛假陳述行為(注:2005年到2006年定期財務報表虛假記載),誤導了作為投資人的原告,使得原告在被告實施虛假陳述行為之日及以后至2008年6月14日前高價買入*ST九發股份,自2008年6月14日被告的虛假陳述行為被公開揭露之后(九發股份自2008年4月28日至6月26日停牌),股價即遭慘跌。原告在2008年6月14日及以后被迫低價賣出該證券而產生虧損,造成了原告投資損失。
原告認為,被告實施的侵權行為已構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7條規定的“證券市場虛假陳述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8條、第30條等規定,被告對因其實施虛假陳述行為而給原告造成的損失應予賠償。據此,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原告根據《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等法律規定,依法向貴院提起證券民事賠償訴訟,請求判令如請。
陶雨生律師對記者表示,投資者要求賠償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買入賣出的差價,第二是交易產生的傭金和印花稅,第三部分是利息。
截止到9月22日,*ST九發方面還未就被起訴一事發表公告說明。
證券民事賠償面臨法律難題
2007年“牛市第一妖股索賠案”杭蕭鋼構(600477行情,愛股,資訊)案曾轟動一時;今年7月,一些投資者因中捷股份(002021行情,愛股,資訊)(002021)虛假陳述而提起訴訟至杭州中級人民法院要求賠償。隨著一些上市公司頻頻暴發虛假丑聞,證券民事賠償的案件也越來越多。
著名股市“財務偵探”夏草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由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曝光,中小股民在股市中套牢,自然要尋求司法救助,中小股東起訴上市公司要求賠償將會成為熊市的一大特征。夏草同時也表示,從另一方面來說,熊市也會推動證券民事賠償機制的完善。
陶雨生律師對記者表示,盡管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的法律有了進一步完善,但目前在證券民事賠償方面仍存在一些法律操作上的難點。
一是法院受理難,按照法律規定,按照相關司法解釋,必須由中國證監會或者行政主管機關對上市公司違法行為作出公開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是人民法院作出生效的刑事判決文書,法院才能正式受理立案。例如航天通信(600677行情,愛股,資訊)(600677)曾由于虛假陳述遭到了財政部的行政處罰,雖然消息已經被媒體披露,但是財政部和上市公司一直沒有官方的正式公布,法院拒絕予以立案,投資者無法起訴。
二是證券民事賠償案的原告人數往往比較多,但是每個案件內容都大體相似,如果集體訴訟會大大減少訴訟成本,但是法院往往不接受集體訴訟,而要求單獨訴訟,導致每個原告都不得不準備內容相似的材料,提高了訴訟成本。
三是該類案件審理周期長,在著名的銀廣夏和東方電子(000682行情,愛股,資訊)案件中,審理時間都長達數年。當事人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到了很大的折磨。
最后就是執行難。“當事人往往官司打贏了卻拿不到賠償。有的案件判決已經快10年了,但是到現在還沒有執行完畢。”陶雨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隨著證券市場法制建設的日益完善和證券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今后證券民事賠償案件還將不斷涌現,這對于推動和完善《證券法》所確立的證券民事賠償制度具有重要意義。”陶雨生說。(劉科研)
編輯:碣石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