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2-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昨日,漳平市溪南鎮長榮村村民陳啟木一大早就來到他們家的香菇棚,高興地指著一朵朵又大又嫩的香菇對筆者說:“我從村‘農民之家’學到了舊菌棒加菌草作代料食用菌栽培知識后,科學種植香菇,香菇成活率達86%以上,現在首批香菇已進入采摘旺期,現在每天有鮮香菇銷往廈門、泉州、石獅一帶。”
漳平市和平、西園、新橋、溪南、南洋等鄉鎮93個村投入近百萬元創建了“農民之家”,在“農民之家”中又建有“蔬菜協會”、“山油茶協會”、“三農服務中心”等經濟協作組織。春節期間,和平、西園、新橋、溪南、南洋等鄉鎮以“農民之家”為依托,積極開展義診、文藝演出、送優質品種、司法宣傳等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開展茶葉種植、毛竹管理、蔬菜栽培、禽畜防疫、菌草栽培食用菌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農民3800多人次。
溪南鎮金菊村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鄧同清,利用回龍巖市農業局“娘家”機會,到書店、找有關種養專家,帶回了200多冊農村種養業科技書刊,指導村民學習種養。金菊村是溪南鎮主產毛竹、香菇、木耳的大村,香菇、木耳栽培消耗了大量的闊葉林木,舊菌棒堆積如山。針對這一情況,鄧同清專門拜訪了有關專家,利用自己所學的農業知識,指導村民科學利用舊菌棒加菌草,作部分代料栽培木耳,并獲得成功,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防止舊菌棒倒往河里,污染環境問題。永興村茶農邱大景從“山茶油協會”培訓班學到了種植油茶樹知識后,科學管護他們家的60畝油茶林,使原本只是帶綠灌木的油茶樹長成高達5米以上的油茶林,年增產茶油2噸以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