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9-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9月3日,在科技部近日授牌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菌草之父”、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該所所長林占熺研究員對CBN透露稱,福建省政府決心發展菌草產業,目前已在10個試點縣推廣種植菌草。
剛從寧夏測產返回福州的林占熺之女林冬梅表示,在條件惡劣的寧夏,每畝巨菌草畝產可達15噸鮮草,轉化可產蘑菇2噸。
迄今,集食用菌原料、青飼料、發電燃料、造紙原料、纖維板原料、飲料、水土保持等功能于一體的菌草,已在中國369個縣和南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
“實際上太陽草一草多能,只要政策引導扶持,克服產業障礙,形成規模后,經濟效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將非常可觀。”福建省發改委副主任林錫能對CBN說。
政府之手
事實上,上世紀80年代,林占熺就發明了菌草技術。但因種種原因,此項技術在對外援助中大顯身手,而在發源地福建卻推廣緩慢。這讓省長黃小晶感慨“墻內開花墻外香”。
今年二季度,局面陡然改觀。在6月18日的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3米多高的菌草排成十米綠墻,占據了簽約臺等展館顯要位置,每株菌草都貼上了標簽。
CBN了解到,將菌草擺上簽約臺的,是福建省發改委副主任林錫能,而要求貼上標簽的,竟是省長黃小晶。會上,林占熺簽了十幾個協議,成為“簽約王”。
“我感覺菌草在福建發展的春天來了。”林占熺興奮地對CBN記者說。
事實上,早在4月下旬,福建省發改委就出臺政策,對菌草技術公共服務平臺補助100萬-150萬元,菌草種植示范基地每畝補助500元,菌草相關機械設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菌草燃料鍋爐技術開發及推廣項目補助20萬-50萬元。
5月6日,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把將樂、壽寧、古田等10縣(市、區)作為菌草產業試點,新種菌草6200畝,用于食用菌栽培原料,兼顧燃料、青飼料用途。
由此,省級財政下撥400萬元補貼,對新種菌草每畝補貼400元,同時,對每百畝菌草配置一套菌草采收、切割和粉碎設備,每套補助1萬元。通知還要求試點縣搞好產銷對接。
林占熺分析說,僅龍巖、三明、南平三市宜草坡地、山地面積即達2000萬畝,用5%面積發展菌草循環產業,年可增產值超100億元,三市農民人均收入可增超1000元。
CBN獲悉,交易會后,來自試點縣的學員參加了省菌草產業技術骨干培訓班。而研究所也向各縣派駐一名技術專家。
7月中旬,福建省農辦、農業廳、發改委和福建農林大學組成兩個省級督察組,分赴試點縣督察菌草種植情況。督察組成員、福建省農辦農科教處處長陸菁透露,各縣普遍對菌草種植持歡迎態度。
菌草效能
菌草一草多能,是福建省急迫推廣的主因。
CBN獲悉,僅去年,應用了菌草技術的“中國花菇之鄉”福建省壽寧縣便種植菌草花菇97萬袋,節約木材5000多立方米。該縣將計劃用3-5年時間,使菌草食用菌占比超三分之二。
“菌林矛盾在各縣都存在,菌草技術將是一條可持續發展新路。”陸菁對CBN說。
林占熺指出,用菌草技術種植出的食用菌,不存在農殘殘留等問題,出口安全無虞。(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LQ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