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09-0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按農村的老習慣,進入六七月份就是掛鋤的季節了,可是俺這幾年就是舍不得閑下來,這鼓搗食用菌賺錢已經讓人上了癮,干嘛有錢不去賺呢!”樺甸市公吉鄉五間村婦女創富能手徐靜英嘮起她發展食用菌賺錢的事一臉的自豪:“我每年三茬菌下來,收入四五萬元,供倆大學生的開銷全解決了,俺家孩子他爸在煤礦干活掙那倆錢兒不好使。”看得出來,這人要是錢掙多了,說話就是硬氣。
五間村的食用菌產業雖然搞起來只有幾年功夫,但他們卻摸索出了“菌糧兼顧、四季不閑”的生產模式。冬季糧食入倉后,他們開始采購、準備食用菌生產需要的原材料,抓緊技術培訓,開春后趕制菌種、準備春耕,等到春耕生產結束,食用菌的裝袋、養菌、進場管理也就陸續展開。從這時起,在進行春茬黑木耳管理的同時,有計劃地開始進行秋木耳以及凍蘑的養菌、布場、采收等不同品種食用菌的持續生產。
如此忙碌下來,直到秋收開始,食用菌生產才接近尾聲。一年生產兩個品種三茬菌品,過去的農閑如今變成了創富的黃金季節,全村30多個食用菌戶,少的五六萬袋,多的10余萬袋??鄢杀?,每袋賺1元錢,一年下來,買輛小汽車一點不成問題。更讓人服氣的是,五間村的食用菌戶菌種制作、生產管理技術掌握得都非常到位。
五間村農民以庭院為“工廠”,以閑置房屋為養菌房,并且自購生產設備,使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家庭婦女足不出戶就可以加入創富工程,難怪人家徐靜英靠食用菌賺錢供倆大學生都一點也不住乎呢!
“過去是仨月種田,仨月過年,仨月閑耍,仨月干閑。如今是舍得投入舍不得耽誤工夫,家家戶戶忙忙碌碌賺錢?!蔽彘g村公安屯居民組織長李彥生去年種植黑木耳10萬袋,獲得純收入10萬余元。今年,他投入6萬多元建了兩個鐵棚子(制作菌袋的車間),購置了裝袋機、拌料機等設備,在保持10萬袋黑木耳規模的基礎上,又為秋后上5萬袋凍蘑做好了準備。在制菌、裝袋、布場以及采收忙季一些種植戶人手不夠,還要雇用短工幫忙。一位正在徐靜英家幫忙裝菌袋的村民說:“咱沒能力搞種植(木耳),一年給種植戶打工也不少賺錢,你看,俺這干一天就掙50元現錢,不也挺好的嗎!”據一位村干部介紹,全村今年食用菌種植已達到300萬袋,食用菌收入將超過糧食生產的收入。(《江城日報》 邵俊卓 韓向東)
編輯:LQ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