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1-0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又到了竹蓀種植備料的季節,28日,順昌縣大歷鎮一家竹制品廠的廢料堆前,高陽鄉花橋村村民陳國康將竹絲竹屑等廢料往車上裝。陳國康告訴記者,這些廢料是用來種竹蓀的,今年他種植了1.5畝竹蓀,收獲干品150多公斤,收入1.8萬多元。“今年種竹蓀賺了,我再來拉兩三車的料,準備明年接著種。”
當下,像陳國康一樣,忙著為來年竹蓀種植備原料、學技術的農民不斷增多,竹蓀種植成為順昌縣農民致富的招牌產業之一。
新技術、新品種讓產量翻番
20年前,在古田縣食用菌市場上,竹蓀干品每公斤的市場價達到好幾百元,“這是什么寶貝,這么值錢?”順昌縣大歷鎮的甘立營為之心動,“這么值錢的東西,能不能把它帶回去種呢?”甘立營買回竹蓀菌種回到了大歷,參照古田菇農的做法,以木屑木粉為主原料,在山上平整出了0.1畝的土地種上菌種,成了順昌縣大歷鎮竹蓀種植第一人。但是,由于當時對竹蓀缺乏了解,也沒有相應的技術指導,當年產量極低。“產量低,成本也低,價格卻還不錯,所以后來有些村民跟著種,但是面積很小。”
由于栽培技術不成熟,產量低,順昌縣竹蓀種植規模一直無法擴大。2000年,全縣竹蓀種植面積只有300多畝。2001年開始,順昌縣科技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的竹蓀栽培實驗,經過探索實踐,技術不斷完善。在品種選擇上,也篩選出了適宜當地種植的D89、D1竹蓀新品種。新技術、新品種讓竹蓀產量翻了一番,從平均畝產40多公斤干品提高到了平均畝產100公斤,并且可以提前15天左右上市。
今年3月,經省、市食用菌專家評審,確定順昌縣竹蓀栽培技術已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竹屑作原料,保護生態環境
“要種竹蓀就要想辦法備木屑,當時,許多菇農到山上砍木頭打成木屑。把樹砍了種菇,這對當地的生態是一種破壞。”甘立營告訴記者。2001年,科技人員與菇農們通過研究實驗,成功實現了以竹制品加工廠的生產廢料替代傳統的木屑為主的栽培原料。
“用竹屑等下腳料替代木屑作為主栽培原料,一舉多得。如果沒有研究出替代原料,每畝竹蓀需要12立方米的栽培原料,即使木屑只占50%的比例,一年也要消耗木材6立方米。而我們閩北盛產竹子,順昌縣有毛竹60余萬畝,擁有竹制品加工企業91家,每年產生下腳料8萬噸。原先企業要花錢請人清理的廢棄物有了‘用武之地',企業的收益增加了,竹蓀種植也有了豐富的培養原料,全縣一年可利用廢料4萬噸,竹木加工產業能實現增加附加值近350萬元。”順昌縣竹蓀協會秘書長高允旺算了一筆賬。
技術輻射省內外
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菇農林長興今年第一次種植竹蓀,三畝產出干品390多公斤,純收入3萬元。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我是用抄來的技術種竹蓀,沒想到,這一抄,就給我帶來了3萬元的收益,平均一畝地賺了一萬元。”
林長興早就聽說設在大歷鎮的竹蓀研究所探索出了竹蓀“三增加、建堆發酵”栽培技術,許多農民靠采用新技術種植竹蓀鼓了腰包,他也萌發了種植竹蓀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本村一戶菇農家里看到了《竹蓀“三增加、建堆發酵”栽培技術》手冊,頓時眼前一亮,他找來紙筆將這份手冊抄寫了一份帶回家。今年按照抄來的技術試著種植,沒想到非常成功。
為了更好地推廣竹蓀種植新技術,2004年初,順昌縣竹蓀協會在大歷鎮掛牌成立,2005年開始,在該鎮的墟日開設“產銷超市”,為農戶提供科技、信息服務。“產銷超市”既有專家坐診授課,也有種植能手、流通大戶現身說法,分享經驗。幾年來,“產銷超市”共接待咨詢2000多人次,舉辦技術培訓65期,發放實用技術7000多份,為菇農開出科技、信息“處方”3000多份。
目前,高產優質、高效環保的順昌縣竹蓀種植技術通過各種渠道傳播,輻射到建甌、建陽、邵武、延平、武夷山等多個縣(市、區),省外江西黎川、宜黃,浙江武義等地菇農也紛紛前來取經。
品牌帶來好效益
據悉,順昌縣竹蓀協會于2007年注冊成功“大歷竹蓀”商標,在全國15個城市建立直銷窗口,成為全國最大的竹蓀生產基地和示范縣,竹蓀產量占全國的20%.去年5月,順昌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竹蓀之鄉”稱號。今年,順昌竹蓀干品收購價為平均每公斤130元,最高達到每公斤190元,遠高于往年。
從當初的無名無姓無人問,到現在有名有姓有市場,從事竹蓀流通工作10多年的大歷村民張小平感嘆:“當初,我們將收獲的竹蓀運到古田去賣,收購商還挑三揀四壓價格。現在,一到竹蓀收獲的季節,大批客商趕來搶著收購。為了能賣出個好價錢,許多外地菇農還不辭辛苦地把竹蓀運到順昌來銷售,這就是品牌效益啊。”
“以前,新技術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去勸村民種竹蓀卻沒人領情,如今知道竹蓀種植確實是個會賺錢的好項目,農民們都愿種。我的電話多,手機每天都要換電池,大部分都是菇農打來的,向我咨詢竹蓀種植技術及銷售方面的問題。”被推舉為順昌縣竹蓀協會會長的甘立營說。
產業鏈條期待延伸
近年來,順昌竹蓀產業紅紅火火,農民靠種植竹蓀鼓了腰包。除了產和銷外,能不能在竹蓀產品加工上再做文章,通過延伸竹蓀種植產業鏈來增加農民收入呢?
記者從順昌縣了解到,該縣正在開發鹽水竹蓀球、竹蓀鮑魚等系列產品。竹蓀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鹽水竹蓀球、竹蓀鮑魚等產品還沒有打開市場,目前只有小部分銷售到臺灣。開發鹽水竹蓀等產品可以使竹蓀的采摘期提前,另外鹽水竹蓀球不需要烘烤,節省了工時成本。如果銷售市場打開,對于菇農而言,增收效果是明顯的。而開發小包裝竹蓀則更適合進軍超市商場,凸顯價值。
據介紹,在竹蓀產區,每年都有大量的菇蓋、菇托等丟棄在田間地頭,在竹蓀的烘烤過程中,總會有一部分竹蓀碎裂。竹蓀被證明具有極好的防腐功效,破碎的竹蓀裙中一樣富含氨基酸等多種營養物質,這些材料如果能實現提煉加工等技術突破,開發出防腐保鮮劑、營養保健品等產品,也會給菇農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農民要增收,產業鏈條延伸值得探索。”這位負責人說。
相關鏈接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整個菌體顯得十分俊美,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蓀香氣濃郁,滋味鮮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竹蓀營養豐富,富含21種氨基酸,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品,具有明顯的減肥、降血壓、降低膽固醇、補氣、止咳、鎮痛等藥用功效。(廈門熱線)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