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11-3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日,從龍泉市農業局傳來好消息,土肥站利用食用菌廢棄料進行還田改土試驗,增加了農田的有機質含量,試驗田水稻每畝增產達15%。
龍泉市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發源地,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市)之一。去年,全市食用菌年產值達到3.7億元,食用菌產值(一產)占農業總產值的 1/3,已連續十五年超過2億元。食用菌為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撐起了金傘。據了解,在全市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每年產生的5萬多噸廢菌糠,被有效利用的僅為10%左右。此外,有的被當作柴火燒,有的則被廢棄在田地,不僅浪費了資源,也給龍泉市良好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壓力。
今年4月份,市農業局土肥站選擇在小梅鎮黃南村的方國強、蘭巨鄉大巨村的蔣松明和蔣世根三戶農民的6畝水田中進行廢菌棒還田對比試驗,進一步探求食用菌廢棄料的有效利用途徑。
工作人員把廢菌棒打碎均勻撒入田塊,試驗田管理技術則跟往年種植水稻一樣。10月份水稻成熟后,驗收組進行實地收割驗收。結果顯示,小梅鎮黃南村試驗田每畝施廢菌棒施4000段,畝產稻谷670.66公斤,未施廢菌棒的對照田畝產稻谷為580.84公斤,畝增產為15.46%。蘭巨鄉大巨試驗田處理點每畝施廢菌棒4000段,畝產稻谷570公斤,對照田畝產490公斤,畝增產16.32%。
市農業局負責該試驗的趙志白告訴記者,由于有機肥施入少,冬綠肥種植少、秸稈還田率不高等因素,近年來我市農田土壤狀況并不十分理想。食用菌廢棄料作為栽培食用菌后的殘余物質,其有機質含量一般在45%—54%。它施入農田后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促使氮、磷、鉀元素與微量元素比例協調,防止土壤板結與酸化,既能有效地改良土壤,促進糧食作物的穩產高產,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值得推廣。(王蘇珍,連曉梅/中國化肥網)
編輯:XS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