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6-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人物簡介:蔡德華,男,山東省文登市人。1945年8月出生,1969年8月畢業于山東大學生物系,先后在原萊陽農校、昆侖山林場、萊陽農學院、魯東大學等單位任職、任教。
三十多年來,蔡德華教授致力于食用菌科研與教學工作,可謂碩果累累,成績斐然。主要研究方向是:食(藥)用菌良種選育、食用菌高效優化生產模式、中國特色食用菌現代工廠化生產、產品深加工技術及活性物質的提取、免疫功能檢測和多功能保健精品的研究示范與產業化開發。他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先后主持完成了“平菇玉米立體種植高產技術開發研究”“菌糧菜高效生態農業模式的研究與產業化開發”“作物秸稈食用菌高產優質種植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山東省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規劃與建設”“山東省食用菌專家綜合服務大院建設”“ 食用菌現代工廠化生產創新模式研究與示范”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29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1項,先后在國家級學術期刊發表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研究論文86篇,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和專著6部。“九五”以來,他先后為菇農舉辦新技術培訓班近百期,培訓各類技術骨干近萬人次。
蔡德華教授先后兼任山東省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食用菌分團團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食用菌協會名譽會長、山東省微生物學會副會長等職務。先后被鄒平、鄒城、梁山、高密、灌南、泗陽、無錫、大連等58個政府部門聘為現代食用菌高級技術顧問。他常年奔波在食用菌產區,進行產業調查或工作指導。他的足跡踏遍了全國大部分食用菌主產市縣。
一
2005年11月15日,蔡德華教授卸去煙臺師范學院(魯東大學前身)副院長職務,僅三天后,魯東大學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他的精心組織下,正式掛牌成立,由此蔡德華教授全身心地投入到食用菌產業的技術研究工作中。魯東大學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150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配備了先進的食用菌遺傳育種、活性物質提取、檢測分析、液體菌種制備、菌包制作、產品加工等專用實驗設備和儀器(含透射電鏡、掃描電鏡)50多臺(件),價值1000多萬元。
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大學生食用菌科技創業園等試點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蔡德華教授經過長期考察后,決定在海陽市成立大學生食用菌科技創業園。為了讓創業園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蔡德華教授親自參與了創業園設計到建設的全過程。“節約本、提高效益”成為蔡德華教授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此,他甚至親自出面跑建筑材料、負責現場監工。在材料選用上,蔡德華教授選用了更加便宜輕便的空心磚作為大棚墻體,僅這一項就大大降低了創業園的建設費用。
春節剛過,蔡德華教授就出現在海陽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在3個多月的施工期內,蔡德華教授吃住在創業園里,他居住的創業園大學生宿舍,條件特別簡陋,創業園的房子就蓋在莊稼地里,濕氣很重,蚊蟲很多。“在創業園被蚊蟲叮咬是常有的事兒!有時蚊子太多,吵得你根本睡不著覺!”一位參與創業園實踐的大學生深有感觸。“為了研究和工作更方便,蔡教授經常住在這里,生活很清苦——我們看著心里也不落忍!”
從此,蔡德華教授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食用菌基層基地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足跡遍布齊魯大地。有時接到菇民一個求助電話,蔡德華教授立即放下手頭工作前去了解、指導,經常是先坐長途客車,然后轉乘短程中巴,有時幾個小時才能趕到基地、現場。“蔡教授,這么快,您就來了——”,常常令菇民感動不已。為了讓農民掌握食用菌生產技術,他和專家顧問團的伙伴們不顧條件艱苦,深入農村,培訓農民、傳播技術、指導生產,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功夫不負有心人,山東省食用菌專家顧問團成立十年來,山東省食用菌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9年山東僅幾十萬噸的產量,排名全國第26位;2009年總產量突破200萬噸,產值達120億元,菇農人均純收入1萬元,年利用秸稈600萬噸,所有指標均列全國第3位。2006年省食用菌專家顧問團被科技部評為“星火科技先進集體”。小蘑菇成為山東省30多個主產縣的農業主導產業,小蘑菇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出重大作用,成為山東省農業經濟的一個亮點。
二
“十五”期間,蔡德華教授和山東省專家顧問團食用菌分團成員共同承擔了山東省科技廳下達的“山東省食用菌科技示范縣建設”重大工程項目,經3年的努力,分別有煙臺的牟平、濟寧的鄒城、濱州的惠民、聊城的莘縣等十四個縣(市、區)通過了專家組的驗收,被評為“省級食用菌科技示范縣”。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山東省食用菌產業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僅14個縣市區鮮菇總產量、總產值和出口創匯均超全省其他縣市區鮮菇總產量、總產值和出口創匯50%。
為了探索新形勢下農村食用菌科技服務的新途徑,真正做到科技下鄉、科技支農、科技扶貧,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蔡德華教授和山東省內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在全省遴選建設了18個食用菌科技專家大院,并以專家大院為基地,引進、實驗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體現“一院一品一特色”的區域特點,把大院建成菇農信賴的“家”,成為菇農的堅強靠山,為山東全省乃至全國食用菌產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他率領科研團隊運用“細胞工程”“遺傳工程”“核輻射”和“分子標記”等先進的育種技術,對山東省生產中的22種大宗和珍稀菇類品種全部進行提純復壯、更新換代,選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成為山東省名副其實的當家品種。
“十一五”期間,在山東省各級政府的支持下,蔡德華教授所領導的食用菌專家顧問團,大膽積極地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食用菌協會和國家科技部、農業部、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八大部委的專家領導,來山東檢查指導現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為山東食用菌產業的升級產生了關鍵性作用。2009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的山東芳綠菇業集團,就是以上活動培植出來的一顆閃亮的新星。
2008年以來,蔡德華教授聯合榮善菇業團隊,在中國食用菌協會的關心支持下,以驚人的速度在山東、江蘇等八個省市成功建設了15個現代工廠集約化特色模式企業,為中國食用菌產業迅速步入國際現代化水平做出了貢獻,受到各地政府和業界同仁的高度重視與好評。 為總結和交流我國工廠化生產方面的經驗,提升我國食用菌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的參與下,在食用菌市場雜志的大力支持下,蔡德華教授先后為2008年在山東梁山舉辦的“全國首屆工廠化論壇”和2009年江蘇省灌南舉辦的“第二屆工廠化論壇”做了大量的選項籌備工作。2008年“全國首屆工廠化論壇”舉辦當天,他愛人正在醫院做手術。他沒有告訴誰,直到他主持完論壇專家答疑會后才趕赴醫院。與會人員得知后,深受感動。
三
蔡德華教授在致力于食用菌科學研究和食用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負有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他多年承擔《農業微生物》《食用菌學》等課程的理論、實驗和實習教學工作。他主講的《食用菌學》榮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他主持的微生物實驗室被評為“山東省高等院校先進實驗室”。在山東省政府食用菌專家顧問團掛靠魯東大學的基礎上,在蔡德華教授和所屬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山東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食用菌泰山學者崗位”“山東省食用菌技術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相繼落戶魯東大學,使魯東大學成為在省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食用菌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大本營”。
有付出就有回報。蔡德華教授在科研、教學上先后獲得了不少榮譽:1 9 9 2年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興魯先進工作者”稱號(全省百名金牌獲得者);1993年9月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993年10月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 9 9 9年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山東省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2 0 0 0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食用菌行業十佳優秀科技人才”稱號;2 0 0 3年被山東省政府評為“山東省千名知名技術專家”;2003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新聞人物”;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星火科技標兵”;2006年被山東省科技廳評為“山東省星火計劃農村科技先進工作者”;2007年獲山東省濟南市第八批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9年被山東省委評為“老干部科技先進工作者”。
在食用菌學科領域上,先后獲得了不小成績:“平菇玉米立體種植高產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八五”期間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首位);“菌糧菜精久農業高效模式的研究與產業化開發”200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食用菌科技成果,2001年獲全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首位);“作物秸稈優質高產種植食用菌研究與產業化開發”2005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首位);“山東省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2007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2006年度全國食用菌行業科技創新(成果獎)”。“鮑魚菇新品種選育研究”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其編導的《糧田又是好菜園》獲國家科協頒發的第三屆優秀科技聲像作品科蕾獎一等獎;“高等真菌優化麥秸做飼料研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首位);“十種主栽食用菇蕈液體深層發酵技術體系的研究與建立”2007年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在山東省菌業界,提起蔡德華教授,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科教工作者,還是產區鄉鎮干部,提起蔡教授都說:“他為山東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立了大功”。菇農提起蔡教授都翹起大拇指,眾口一詞:“他是俺致富的領路人”。
成績只是對蔡德華教授過去的一種標記,而“小蘑菇、大產業、大文章”將吸引著他繼續前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