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1-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明旭影 馬龍縣供銷社 趙建春) 近年來,馬龍縣圍繞“以發展草生菌為主體,木生菌為輔,野生菌為特色,加大珍稀菌培植力度,先做大量再引進深加工形成完整產業鏈”的發展思路,人工食用菌大力推廣反季節種植人工食用菌和適度推廣小烤房和各種閑置房屋種植白蘑菇,不斷拓展鮮品流通、深加工產品和干品經營渠道。同時,以爭創食用菌優勢品牌為重點,走“園區+專業合作社+公司”帶農戶的路子;野生食用菌以自然保護、保育擴繁與規范適度采摘相結合,實行保護性采摘大力發展菌類產業來助農增收。
全縣已規化了四個園區,并已建成了二個園區(四個園區共478畝,總投資4000余萬元),其中:投資1500萬元建成的馬過河食用菌種植園區二期工程已完工,58間工廠化種植車間出菇上市,每天可產金針菇近3噸,馬過河食用菌種植園區已成為目前全市知名、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園區;納章食用菌種植園區320萬袋工廠化項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將投入生產。全縣種植戶800余戶(其中: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有8戶)。野生菌分布全縣各鄉鎮,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產量2000噸左右,產值3000余萬元。2009年,建成了馬過河食用菌交易市場、馬鳴野生菌交易市場,兩個食用菌交易市場面積近2000平方米,年交易額可達500萬元。2010年全縣共完成種植人工食用菌木生菌865萬袋;種植草生菌191150㎡;實現鮮菇產量6351噸;產值5850萬元;野生菌產量1874噸;產值3376萬元。全縣菌類產業鮮菇產量完成8225噸,實現產值9226萬元,并帶動1500余農戶致富增收,全縣農民人均菌類產業收入達542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