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9-2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9月20日,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執法人員在成都東郊一居民點,查獲大量仿冒“通江銀耳”。在這里,產自福州的銀耳被裝進四川大巴山區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通江銀耳”包裝銷往沃爾瑪、人人樂、成都百貨大樓商場、德陽百盛、紅旗連鎖等大型商場和超市。
四川法制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除了仿冒各種名特產品的包裝盒和包裝袋,還有各種干貨,從油鹽醬醋到各種粗糧和菌類產品,甚至還有蜂蜜、火鍋料等。目前,工商執法人員已對這個窩點實行查封,老板唐某涉嫌商標侵權已被立案調查,目前此案正進一步調查中。
“通江銀耳”來自福州
20日一早,工商執法人員身著便裝,驅車在成都東郊槐樹店一棟居民樓外停下,門口一婦女看到“工商執法”后立即拉上大門,工商執法人員迅速將其阻止。
一個300多平米的院子里,5名婦女正在將一袋袋通江銀耳拆除包裝,將里面的產品歸類集中。看到執法人員進去,她們放下手中的活離開。四川法制報記者注意到,這幾名婦女的工作,是在將一袋袋過期的、或即將過期的產品包裝拆除。除銀耳外,還有香菇、豆腐皮、豇豆干等干貨產品。
一婦女對記者說,她們將這些過期的干雜產品拆出來,是準備退回廠家的。但在一旁,大量似乎清洗過的干菌正攤在一塊塑膠布上晾曬,看上去色澤光鮮,與新鮮干菌無異。
在這個有兩棟樓,數十間房屋和兩個倉庫的院子里,一輛金杯車正在上貨,另一側封裝的“通江銀耳”堆了一大堆,包裝箱上印著:巴石系列“四川名優特產”字樣,同時還標注著“四川通江縣政府指定銷售點”。
記者在3樓儲放銀耳的倉庫里看到,大量還未分裝的銀耳的包裝袋上的地址為福州。這些銀耳均用大麻袋裝著,批量從福州古田縣發往這里。
工商執法人員介紹,目前還沒有發現這里制造和加工的情況,這個窩點主要是將外地的銀耳進回來,換上“通江銀耳”包裝,以次充好,老板已涉嫌商標侵權。“至于產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結果。”工商執法人員說。
牽涉川內知名商超
這家名為成都吉誠綠色食品商貿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槐樹店路東升工業園區內一處民房院里,在工商部門進行了注冊登記。
院內居民樓一層有兩間房。一間為會客室,在另一間10來平米的辦公室里,有堆積如山的進貨、出貨單,以及各種授權證書。
墻上掛滿了各種榮譽牌,但是大多是授予成都巴山通江野生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而不是成都吉誠綠色食品商貿有限公司。
這里有紅旗連鎖全國的分布圖,也有成都、遂寧、樂山、德陽、攀枝花等各大商場和綜合市場的干雜店的地址和聯系方式和進貨記錄,和成都以及全川各個地市州的許多商家有業務往來。
正在工商執法人員現場調查取證時,傳真機收到一份來自沃爾瑪物流部的催促退貨的函件,說明沃爾瑪有48件、價值10393.95元的貨物需要退貨。傳真顯示,成都吉誠綠色食品商貿公司在沃爾瑪供應商編號為573561。
從員工考勤表上看,在這個制造點有11名員工,卻在全國不少城市都有專門的業務員。從往來賬目看,最大的客戶是沃爾瑪、人人樂、紅旗連鎖等幾家超市,同華聯、千盛、歐尚、東方超市等也有業務往來,不僅成都、包括川內各地市州的大小商場、連鎖超市,比如樂山三八超市、樂山華聯、德陽百盛等等。
涉案老板多種經營
在進門左邊的一個倉庫里,除了堆放大量已封裝等待出貨的“通江銀耳”外,還堆放著大量的食用油、火鍋料、蜂蜜等干雜產品,有山城牌重慶火鍋底料、瀏陽河純芝麻油、紅燒肉調料、萬畝元大紅棗、劉老根黑芝麻油、夜郎.野玫瑰、雪脂蓮棗花蜂蜜等。
工商執法人員表示,目前能夠確認涉嫌假冒侵權的只有“通江銀耳”,其余產品的來源是否規范,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還待進一步調查。但從這里的包裝機、以及堆放的大量產品包裝盒和包裝袋來看,涉嫌侵權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這個倉庫的對面是另一個倉庫,里面是成堆的干貨,竹蓀、松茸、豇豆干、香菇、牛肝菌、豆筋、黑木耳、茶樹菌等各種干貨被裝在很大的塑膠口袋里,隨意堆放,有的零星地存放在紙箱里已經發霉,這里應該屬于未分裝產品倉庫。來自福建的銀耳,則主要堆放在樓頂的一個倉庫里。
在其他的房間還有大量的糯米、玉米、紅豆、綠豆、花椒、辣椒面,工人將這些分裝成小袋,貼上“QS”標志。“QS”標示來源還有待調查確認。
工商執法人員說:“他們進大量的散貨,冒充品牌進行包裝,獲取更高的利益,或以次充好,但通過他們之前幾次摸排、暗訪,還沒發現這里有制假的情況。”
除了各種仿冒外包裝印刷品和原材料外,這里也有檢驗室及各種檢驗設備,只是門鎖銹跡斑斑。老板也坦言,這都是擺設,做給檢查部門或者客戶看的。
記者同時了解到,9月20日,重慶也查獲大量以甘肅銀耳冒牌的“通江銀耳”。沃爾瑪、家樂福等同樣涉嫌銷售這些冒牌銀耳。重慶沃爾瑪回應媒體,沃爾瑪有嚴格的進貨查驗制度,對供貨商的資質證書都會進行審核。
各方回應
通江銀耳協會:假冒產品所占比例極高
據通江銀耳協會介紹,“通江銀耳”2001年申報“通江銀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國家商標局核準注冊。成渝兩地銷售“通江銀耳”的經銷商無一家經過該商標注冊人許可使用其商標。只能在通江本地生產使用,而通江本地也僅有10家公司獲得商標使用權。正宗“通江銀耳”年產量僅100多噸,每斤售價在200元以上。
據他們了解到的情況,一些利用外地產的銀耳假冒“通江銀耳”,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在市場銷售,假冒產品在成渝兩地所占比例極高。
超市:我們也很無辜
22日,四川法制報記者來到位于一環路東三段一家紅旗連鎖超市,這里的“通江銀耳”已經下架,但其他的巴石系列銀耳產品還在貨架上。
記者為此采訪了紅旗連鎖公司相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說,他們進貨時都看了相關的證照和各種手續,至于手續和證照是否合法,他們沒有那個能力去鑒別真偽“我們其實也很無辜、很無奈。”對于其他情況,她不愿意有更多透露,稱省工商局已經介入調查,將等待工商局的調查結果。
四川法制報記者繼續就此采訪沃爾瑪,沃爾瑪一位員工稱一直在幫記者聯系采購方面的工作人員,但是相關負責人的電話一直打不通,暫時無法聯系上。截至記者發稿之時,仍沒有得到沃爾瑪方面的回復。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