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棚探訪記事
發布時間:2011-10-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紅的、黃的、白的,越來越多家庭的餐桌上能看到那些小巧、可愛的菌類:蘑菇、草菇、紅菇……比起其他蔬菜水果,菌類的生長過程相當神秘,吸引人。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近日,本報記者前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蓬壺鎮湯城村這個素有全省最大菌類種植基地的村莊,近距離探訪菇棚。滿以為傳說中800多座菇房,有蘑菇、草菇、巴西菇,以及新引種的姬松茸、茶樹菇、雞腿菇、杏鮑菇等10多種食用菌,會看到一番琳瑯滿目的精彩。
沒想到因為培育環境所需和季節特點,在現實中很是受挫,現場看到的是“小黑屋子”和為數很有限的品種,造成心情的極度落差。
看來實踐出真知,只是坐在辦公室無法了解真實的勞動場景。
熱盼:卻遭遇難對付的“小黑屋子”
剛到湯城村村口,就能聞到濃濃的培育菌類所用的稻草味,四處彌漫,引導著前來“會見”蘑菇的人們。
村長領著我們到技術員尤世文的菇棚。一路走去,我們穿過大大小小數十座菇棚,有的是磚砌的,據說是經過改造重建的,耐用但造價高,成本高;還有很大一部分菇棚還是用木頭搭起來的,外面罩著巨大的布簾,顯原始古樸的韻味,只是聽說這樣的菇棚不耐用,一兩年時間就需要翻新重搭。
顧不上停歇,我們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蘑菇的培育房間。尤師傅告訴我們,現在菇棚里種的是草菇,而且幾乎到了收獲的時間。等草菇收成后,就會開始改種蘑菇了。
菇房的門比較窄,基本僅能通過一人,門上開有一個小窗,此時是關閉著的。拉開門上厚厚的塑料簾,里面黑漆漆的,就是“小黑屋子”,與想象中差距很大,一點也不賞心悅目。
一股濃烈的發酵稻草味直沖腦門,逼得我倒退了好幾步。我深深吸了幾口氣,重新進到屋子里,三十幾度的高溫又幾乎把我趕出房去。好不容易適應了環境,我趕緊觀察菇房,看到里面并排放著三排鐵架子,每個足有兩三米高,分為六層,每層上都鋪著厚厚的稻草,黃黃的,夾著黑色,很不耐看。
猶豫:黑黃草堆中尋到許多驚喜
正當我想打退堂鼓時,尤師傅建議我走進屋子,在稻草里再看看,他說,這時候有不少草菇已經生長出來了。
尤師傅的熱情和真摯,讓我不好意思退縮,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里走。我探頭往黑黑黃黃的草堆里看去,一顆大大的草菇頂著白白的菇帽,像突然竄出來一樣,直逼我的鼻子,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再一瞧,一些秀氣的草菇也正努力地往外生長著,從草堆里稍稍探出了頭,這里一簇,那里一堆,細細的菌柄頂著小小的菌蓋,自顧自地散布在草里。
輕輕地用指尖一碰,軟軟的,嫩嫩的,外表柔弱卻十分有韌勁。
內情:5月下旬到10月是“草菇季”
據介紹,每年的5月下旬到10月份,是培育草菇的季節。培育草菇要用新鮮的稻草,經過兩次發酵,一次在戶外,一次在室內。新鮮的稻草先用一周時間泡水,待稻草蓬松后,放上肥料,堆放在室外發酵。然后將一次發酵后的稻草放到室內的菇床上,密閉加熱到60度,整個加熱過程需要大約十天。
之后,往草堆上噴水,再進行一次發酵,就可以放上菌種;密封一周,菌種會慢慢均勻地爬滿草堆的各個角落。
在整個準備過程完成后,還要進行新一輪的噴水、通風。這時門要關上,而窗子要打開,既保持空氣流通,又不至于降溫得太快,使濕氣大量散發。
一天后,就可以重新密閉屋子,讓草菇自然生長了。
大概經過一周到十天的時間,草菇長成,就可以采摘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