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全自動生產線監控室內,十余臺電腦屏上清楚可見菌種培養、發酵出菇等每一個生產環節;看似普通的廠房,走道兩邊的房門上分別標著“4”、“17”、“25”等“門牌號”標注著金針菇不同的生長天數。在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的正東生態農業發展中心,跟隨總經理王雪峰一步步走進菇房,記者發現,玻璃瓶中的金針菇有的才露尖尖角,有的已經高高地撐起了“小傘”,長勢良好。然而,王雪峰卻略顯無奈地告訴記者:“近兩年雖然蔬菜行業的市場很好,但金針菇的行情卻大不如前,尤其是今年。”
“2005年我們開始工廠化生產金針菇的時候,除了上海、廣東的幾家臺資企業以外,內地還沒有人做。”王雪峰說,而如今,僅鎮江就有4家,揚州、南京等周邊城市也紛紛入駐同類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據了解,在發達國家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比例已高達90%。而相對于傳統生產模式,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則剛剛起步,近年來,工廠化食用菌產業在我國年均增速在12%~15%左右,成為我國現代農業和生物農業的新亮點。以全國工廠化金針菇數據為例,2003年,每日產量僅40噸,而2011年這一數據已經攀升至841噸,8年翻了20倍。這樣的爆發式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煩惱。“去年的平均價還能達到5元/斤,而按現在的趨勢,今年肯定達不到。” 王雪峰愁眉不展。
據王雪峰介紹,目前同行業中大部分企業采用棉籽殼作為菌菇生產原料,但由于棉籽殼存在農藥殘留,難以保證食品安全,為此正東公司每年從山東定點采購玉米芯達2000噸,并進行抽樣檢測,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還能實現資源再利用。公司從今年年初開始探索循環利用經濟,即通過技術創新,用金針菇的下腳料做杏鮑菇的原料,做完杏鮑菇再將廢渣用作蒸汽鍋爐的原料,一下子節省了兩個環節的成本。據測算,用金針菇的下腳料做杏鮑菇的原料,可使杏鮑菇的生產成本下降20%左右,不僅解決了金針菇廢渣的去向問題、節省玉米芯原料,同時還節省了大量煤炭錢,減輕了環境污染。而鍋爐燃燒后剩下的少量灰燼,又可以用來種花植草,綠化環境。
目前,正東公司日產金針菇和杏鮑菇約9噸,主要銷往上海、蘇州和杭州等地,年銷售額2500多萬元,并擁有“綠色食品證”,同時還成為國內通過歐盟GAP認證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這些成果與上海市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分不開。”王雪峰介紹,正東不僅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同時,每年投入30-40萬與上海農科院合作進行菌種研發,還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從事檢測、分析和研發等工作。
“如果僅靠長菇賣菇是不會有太大競爭力的。”王雪峰透露,現在,正東正與江蘇大學合作進行金針菇產品深加工研發,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保健品,將產業鏈向生物工程領域拓展。目前已投入200多萬元,設好了生產線,預計明年就能拿到生產批文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