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棲霞區林地里種出野菌菇
發布時間:2011-11-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北叉外灘,一大片被河流環繞的楊樹林中,落葉鋪滿了一地。翻開落葉,白靈菇、杏鮑菇、鮑魚菇、香菇、木耳、雞腿菇等野生菌菇,一團團從地上冒出來,帶著點水汽,看起來滑滑的、嫩嫩的。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八卦洲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江蘇沐野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看他們怎樣在林地里像種菜一樣種出野生菌菇。
“菌菇一般是在大棚中種植的,不過會受病蟲害影響,要使用化肥、農藥,長成的菌菇容易產生一些農藥殘留。”公司負責人仲崇澤告訴記者,去年,公司跟中科院專家合作,對野生蘑菇菌種進行馴化。今年,公司在八卦洲的楊樹林中,采用有機栽培模式直接在地上種植野生菌菇,沒想到種出來的菌菇口感跟野生菌菇一樣。“這些菌菇和野生菌菇一樣是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不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擾,也無需使用化肥和農藥,可以說是有機食品。”
“菌菇一個品種一個脾性,在地里直接種菌菇,是要看天看地的。”公司技術員劉永康指著剛剛長出來的鮑魚菇說,看天就是看種植的氣候,看地就是看種植地理小環境。鮑魚菇適用溫度范圍廣,只要夜間溫度不低于5℃,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而有的菌菇適宜的種植溫度是15—20℃。只要溫度適宜,菌種種下去7—15天就能采摘了。
記者問劉永康菌菇怎么種。他說就像種菜一樣。只見他拿出一把鐵鍬,然后在地上挖個坑,把裝菌種的玻璃瓶打開,將菌種埋在土里,并覆上一層薄薄的細土。“這層土兩厘米就夠了,主要是用來保濕的。”蓋好細土,劉永康拿過水管澆水。“第一次澆水要澆透,菌菇生長的過程中再澆幾次水就行了,要是遇上下雨,就不用澆水了。”
“為什么菌菇之間距離這么寬?”“這么寬主要是為了方便市民來采摘。”他說,一到雙休日,很多市民前來采摘這種地里長出來的新鮮菌菇。特別是很多年輕父母帶著孩子過來采摘。“采蘑菇的小姑娘,把各種菌菇從地上拔出來放在籃子里,看起來感覺特別好。”他告訴記者,地里種出的菌菇,摸起來手感非常結實,但實際上它質地細嫩,味道鮮美。
種好菌菇的林地里,落滿了樹葉,加上各種各樣的雜草,即便已經長成的菌菇,記者也很難發現。劉永康用手扒拉扒拉落葉,一團團菌菇出現在記者面前。“樹木可以為菌菇遮擋太陽,可以說,樹林里最適合這樣種植菌菇了。”公司另一個技術員王久良說,樹林中的雜草也是好東西。因為菌菇和人一樣,吸進去的是氧氣,呼出來的是二氧化碳;而雜草吸進去的是二氧化碳,呼出來的是氧氣。雜草和菌菇正好形成了互補共生關系。
菌菇種植一次,一般可以采摘三次。雖然沐野種植的野生菌菇不使用化肥和農藥,但菌菇在生長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病蟲害。公司采取的辦法是輪作。菌菇種植一年后,在這些地方種植蔬菜,廢棄菌棒恰好成為蔬菜生長的優質肥料。蔬菜種植一年后,接著種菌菇。“這樣,我們對林地的需求就很大。”仲崇澤說,今年,公司的野生蘑菇的栽培面積只有50畝,連市民的采摘需求都滿足不了。“在前不久舉辦的農業嘉年華上,我們試著帶了一些過去,結果被市民一搶而空。”他說自己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將公司周邊的林地拿下來,將菌菇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畝,然后每年舉辦一個為期一個月的野生蘑菇采摘節,讓更多市民品嘗到野生菌菇。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