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4-16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有機茶開發項目實施后,武義茶農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有機茶鮮葉收購價比常規茶高40%以上,僅此一項,有機茶基地的茶農每畝可增收1000元以上。”武義縣農業局特產站副站長徐文武昨日說,開發有機茶,讓武義茶產業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品牌,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標志。武義縣爭創農業品牌,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走在了全市前列,農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創牌靠規劃引導政策扶持
武義山清水秀,開發有機茶得天獨厚。1995年,武義開始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開發有機茶,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2000年,武義把爭創農業品牌、開發有機茶作為生態立縣的重要戰略舉措,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有機茶開發規劃》。該縣農業局成立課題組,對有機茶關鍵生產技術進行研究、推廣。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開發有機茶基地、扶持龍頭企業、組建營銷隊伍、培育品牌等。對申報開發有機茶的茶農或經營者,縣有機茶開發辦公室在基地建立、送樣檢測、申報認證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務。
2001年,武義被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到去年底,全縣有機茶認定面積達2.96萬畝,產量達2150噸,產值達1.51億元,有機茶生產為當地茶農增收4000多萬元。目前該縣已有17家企業獲得有機茶生產、加工和銷售認證,年生產能力達2500噸。有機茶開發還推動了無公害茶發展,全縣無公害茶園面積已占全縣茶園面積的70%以上。茶葉產業成了武義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08年,武義縣制定了《武義縣有機農業發展規劃》,開展農業“兩區”內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力求以有機茶產業為主導,優質稻米、畜禽產品、高山蔬菜、食用菌、優質水果、蠶桑、油茶等特色產業全面發展。據統計,目前武義縣有30家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的16個農產品通過有機農產品認證,認定面積達3.7萬畝,有機農產品認定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66%;有7家企業生產的6個農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為0.7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面積達9.5萬畝。
武義縣農業局農產品質監科科長朱永友昨日介紹,為獎勵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農產品生產者和個人,去年縣財政專門安排了80萬元支農資金。
標準化生產確保質量安全
打造農業品牌,必須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以開發有機茶為例。過去茶農一家一戶生產經營,茶園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茶葉炒制后直接出售,質量無法保證。武義縣參照省有機茶地方標準,制定并公布了《武義縣有機茶、無公害茶管理辦法》、《武義縣有機茶生產地方標準》,各有機茶生產企業訂立《有機茶生產企業自律公約》,有機茶開發實行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從基地選擇、茶園管理、加工制作到市場營銷,有了一整套規范的操作規程。有機茶生產企業內部實行生產過程質量跟蹤制度,各掛靠企業、各產茶地塊分別編號,產品從運輸、加工、包裝、檢測直到消費者手中,均可溯源到產茶地塊。如果發現違規者,由縣有機茶開發辦公室取消扶持政策和有機茶基地資格,從而給有機茶產品質量系上了安全帶。
武義縣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發展品牌農業的基礎,依托龍頭企業在農業標準化中的示范與帶動作用,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有機茶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合作關系,由龍頭企業負責技術指導,統一控制茶園農藥化肥投入,鮮葉統一收購。比如,該縣更香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武義茶業有限公司等17家有機茶龍頭企業與茶農緊密合作,聯合開發有機茶、無公害茶園面積7萬余畝,占全縣茶葉面積70%,帶動茶農2萬多戶,既壯大龍頭企業自身實力,也帶動了茶農致富。
據了解,武義縣今年正著手創建“國家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徐楓 沈月豐)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