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8-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劉新生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不高的個子,黑瘦的臉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轉身你便很難再找到他。但他又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他不顧別人的不解與嘲笑,克服種種困難,不懈探索小蘑菇種植技術,不但自己富裕起來,還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質疑聲中不動搖
劉新生出生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2005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食用菌專業,并獲得了農業部的食用菌技師職稱。畢業后他來到湖北省某食用菌基地打工,在外就業的他本來過著衣食無憂、舒適悠閑的生活,而一次回鄉的見聞,卻讓他心中掀起了波瀾。當看到家鄉豐富的麥秸、稻草、玉米稈、林業廢料等資源無人利用,他深感惋惜,決定用自己所學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可當他把自己創業的想法說給親朋好友聽后,得到的卻是極力反對和冷嘲熱諷?!澳贻p人意氣用事”、“你能做出啥名堂”,善意的規勸更堅定了劉新生創業的念頭,堅定了發展小蘑菇產業的信念。
艱辛創業得回報
小蘑菇營養價值較高,其蛋白質含量接近肉類和蛋類,高于蔬菜和瓜果,屬于優質蛋白質,同時還具有抗病保健、美容、解酒等多種功效,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只有讓老百姓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才能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2009年,一個臨時的簡易工棚和4個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就是他創業初期的全部家當。為了使自己種植的小蘑菇能有好的收成,他吃住在工棚里,時刻守著大棚,憑著自己過硬的技術和精心種植,當年種植的香菇就獲利上萬元。這使他發展事業的信心進一步堅定,也讓當初持懷疑觀望態度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帶領村民共致富
2010年夏,在鎮、村共同協調下,劉新生成功流轉土地30余畝,貸款20余萬元,創辦了平氏鎮新莊村小蘑菇生產示范基地,年生產能力20余萬袋,安排勞動力就業50余人。
幾年來,他利用麥秸、稻草、玉米稈和林業廢料來發展食用菌,還探索出食用菌越夏栽培技術,采用雙層遮陰技術措施和霧化噴灌技術,既省時省工、又能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該技術被桐柏縣科技局在全縣推廣,為全縣小蘑菇可持續生產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大力發展高效現代化生態農業奠定了基礎。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