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0-2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干燒杏鮑菇作為2012年6月17日“神九”航天員太空第一餐中的一道主菜,而今可謂家喻戶曉。杏鮑菇號稱“菇中皇后”,其菌肉肥厚,質地脆嫩,具有杏仁的香味和如鮑魚的口感。除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鈣、鎂等微量元素和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一種營養、保健、美容價值極高的食用菌。如此優質的食材登上千家萬戶的餐桌,讓老百姓不受季節限制,隨時都可享用,而且確保吃到無公害、無農殘的健康菇、放心菜,這一切都離不開杏鮑菇生產從傳統模式向工廠化、規模化生產的轉變。
生態示范 欣欣向榮
四川省郫縣唐昌戰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里,占地300多畝的成都榕珍菌業有限公司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干凈的廠區,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廠房相鄰而立。廠房內容納著菌種、制袋、GMP凈化接種、智能溫控培育、智能溫控出菇、檢測和包裝等7大類100余個現代化生產車間。如同大凍庫一樣的培育車間里,空間得到全方位利用,整齊排列的菌包擺得滿滿當當。身著工裝的農民悉心照料著9萬多個杏鮑菇菌包,嚴格執行每一項操作步驟,每個車間的大門上都貼著流程執行情況記錄表。已經成熟的杏鮑菇從出菇房里一車車運出來,再經整理包裝檢測后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市場。這是杏鮑菇種植實現了工廠化規模化生產的欣欣向榮,是優勢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出來的欣欣向榮。僅2011年,460多名農民在這片廠區里就創造出了相當于每畝57萬元的經濟效益。到2013年,項目預計累計新增產值將達到1.2億元,累計實現利潤4500萬元。
把握趨勢 轉化成果
人們很難想象如果沿用傳統的小農戶種植模式,在單位面積里如何能實現這樣高的產值。正是食用菌工廠化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開發,將曾經的不可想象變為今日的現實。依托規模化的流水生產線、標準化的流程管理、嚴苛的質量管理體系三股合力,榕珍打造出了西部首家標準化、規模化、周年化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年鮮菇產量達萬噸。
西部擁有豐富的食用菌產業資源,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生產模式,勢必無法在現代農業的發展大趨勢中占得先機。作為四川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榕珍推行的“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已經形成并初見成效。杏鮑菇工廠化規模化開發項目,是榕珍與西華大學專家教授聯合攻關的一個引進項目。2010年,得到成都市科技局立項支持;2011年,得到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
技術助推 突破瓶頸
杏鮑菇要實現工廠化生產,必須要有菌種質量的穩定性作為基礎保障。然而目前行業內食用菌菌種的生產、保藏、銷售和使用環節缺乏管理,劣質菌種導致減產、絕收的事件時有發生,因菌種質量引起的經濟糾紛等事件也時有出現,每年因菌種退化等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億元。以榕珍為例,平均每天生產6萬袋菌種,兩個月將生產360萬袋,按2元/袋的直接成本計算,一旦菌種質量有問題,將可能造成720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只有通過科技手段突破瓶頸,才能將工廠化這條路真正走穩。技術團隊經過兩年刻苦攻關,從菌種資源收集、鑒定、保藏、擴培等防止菌種退化的關鍵技術入手,采用ISSR、dsRNA等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定和檢測菌種,將目前國內外分子生物學方面成熟的新理論和新技術集成創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菌種質量保障技術體系,確保了整個工廠化杏鮑菇生產的穩定和安全。出菇穩定性達到98%,商品菇比例由原來的88.7%提高到91.3%。項目成果全面應用的2010年實現各菇種銷售收入1.2億元,較項目實施前的2009年提高了50%,實現利潤2000余萬元,較上年增加了100%。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要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應當說,榕珍在依托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做大做強企業品牌、解決農民土地高效利用、實現惠民惠農愿景上,提供了一個值得全行業推廣和借鑒的樣本。小小的食用菌,可以種出產業發展的廣闊未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