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07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今年29歲的張立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家女,是廟耳崗村有名的種植能手,是一位活躍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帶頭人,更是帶領當地婦女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
我們走進青龍湖鎮廟耳崗村張立敏的蔬菜大棚,看到了純樸、善良、智慧的笑臉,正在埋頭收獲自己的成果,當我們走進她的身旁,她才意識到我們的到來,馬上抬起意外而驚奇的笑臉。目前她每天生產3000左右菌棒,菌棒的生產在滿足自己19棟日光溫室種植的同時,也銷售到河北固安、門頭溝、順義、房山大安山等地區。直接產生效益5萬元,自己成立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初具規模。
廟耳崗村位于房山區青龍湖鎮東部,地處丘陵地帶,坡崗旱田多,自然條件較差,村內沒有骨干企業,經濟基礎薄弱,96年以前,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是全區有名的貧困村。張立敏不滿足現狀,在1992年建起了一座簡易的半地下土棚,種植品種只限于單一的平菇。在食用菌種植、銷售走過了一條辛酸的歷程。1997年村里經多方協調成立了食用菌生產基地,建日光溫室大棚15棟,當年生產蘑菇15萬斤,產值30萬元,每個大棚的年純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吹竭@些,張立敏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在一邊種植食用菌、一邊學習食用菌的制種、生產種植、栽培管理、新品種開發等種植技術,與2003年承包了村里的4個日光溫室大棚種植平菇,并進行了周年生產。當年生產蘑菇35噸,純收入4萬多元。既照顧了家庭也增加了經濟收入。
成功的喜悅激起了自己智慧的火花,擴大生產品種,提高生產效率。在2004年籌集資金15萬元承包了村后50畝荒坡,種植各種花、草、苗木20多萬株,建日光溫室大棚19棟,聘請了1名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同時還解決了本村12名婦女的就業,品種也由原來單一種植平菇發展到種植金針菇、茶樹菇、杏胞菇、雞腿菇、白靈菇等6個品種。經營形式也由單一的種植、銷售發展到菌棒生產、配送。生產的菌棒直接銷售到河北固安、門頭溝、順義、房山大安山等地區,產生經濟效益5萬元。經過兩年的發展自己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初具規模。提起張立敏,“苦干、能干、巧干”是廟耳崗村村民對她一致的評價,村民們還親切地稱她為“依靠科技種菇致富的女能人”。(馬海鷗 李存杰)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