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2-1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12月7日上午,東至縣堯渡鎮查村興農菌業的車間里,一排排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長滿杏鮑菇的材料袋。這種引自臺灣的食用菌,目前在市場上很搶手。公司負責人曹立爭一邊領著今年剛到廠的3名大學生觀察,講解杏鮑菇種植的注意事項,一邊與他們探討十八大報告的相關話題。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現在從事的食用菌種植,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促進鄉親們致富。 ”老曹說,“種植食用菌不僅可以給村民提供工作崗位,還能夠發展循環經濟,我們要堅持做下去,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業。 ”
在東至縣堯渡鎮,興農菌業的廠房建在一處山坡地上。目前,企業有員工60余人,大部分都是40歲以上的周邊村民。興農菌業的創辦人曹立爭介紹,20多年前,市場上食用菌產業剛剛起步,看到家鄉有山場資源,他就開始摸索種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老曹的想法很簡單,在自己創業的同時,也為周圍的鄉親們提供致富的機會。
隨著企業的壯大、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提升,曹立爭發現,食用菌種植還有個生態產業鏈。去年,他在省科委的支持下,實驗“食用菌培養料生態循環利用技術”,就是利用農作物的秸稈生產附加值高的杏鮑菇,用杏鮑菇廢料生產秀珍菇,再利用秀珍菇的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回歸農田,實現生態種植、養殖的良性循環。
“我們在遠離城市的鄉下種蘑菇,能跟十八大精神聯系上嗎? ”今年剛到企業上班的大學生曹東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少空談,多實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踏踏實實干好每項利國利民的事業,就是貫徹十八大精神。我們的食用菌產業做大了,鄉親們可以增加收入;我們實施的食用菌生態循環利用技術,種菇的同時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機肥料,保護環境,這不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實踐嗎? ”曹立爭耐心地和年輕人說。
老曹介紹,一個日產10噸杏鮑菇的基地即將投產,不僅可以提供上百個就業崗位,而且每天可產出近5噸的生物肥料。 “這些有機肥料主要供給周圍村民從事蔬菜種植和苗木生產。無論是用來種植蔬菜,還是培養苗木,不僅生態環保,而且可以改良土壤,保持地力,實現良性循環”。(徐建)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