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農民工種香菇敲開致富門
近日,記者在高觀鎮施禮村看見一排排香菇大棚一字排開,走進12個大棚,一廂廂菌棒、一個個菌袋整齊有序,一朵朵香菇如花一樣綻放,長勢十分喜人。
“這里很適合種香菇,我租了近30畝地,現有香菇近5萬棒,收入不錯。”城口縣惠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傳平說起自己的香菇事業,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40歲以前在外面打工,干過很多活,后來我想,打工就算工資高一點也是幫別人賺錢。2010年,村里有村民開始種香菇,我發現村里土地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而且我縣菜市場的香菇都是靠外地運輸,政府又大力支持,萌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胡傳平說,種香菇雖然辛苦了一點,但賺的錢都是自己的,種得好的話比打工賺錢,且不用東奔西跑。
下定決心后,胡傳平對香菇種植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他說,當時村里的一些家庭小規模生產香菇,但前景不怎么好,主要原因是經營相對分散,沒有形成具有規模的集中銷售模式,很難形成穩定的市場供應量;沒有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生產管理水平比較低,出菇率和香菇的質量都不高。
“國家提倡‘科技興農',農民不能再‘靠天吃飯',一定要掌握科學技術才行,于是我就到縣就業局專門學習香菇種植技術。”胡傳平說,種香菇是個技術活、辛苦活,要經過配料、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苗、出菇等過程,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去年2月,胡傳平拿出在外打工的20萬積蓄,在高觀鎮施禮村承包近30畝土地,聘來6名員工,建成生產香菇大棚12個。隨即,掛牌成立城口縣惠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要種好香菇,光懂技術還不行,一定要能吃苦,勤鉆研。”胡傳平說,每隔一、兩小時要到溫室觀察,調節溫度、濕度、放風、透氣、倒垛,一點兒都不能馬虎。
“我種的香菇,從來不施化肥,是用有機肥料。”胡傳平說,正是因為不用化肥、農藥,所以香菇賣相好,營養價值高,吃著放心。去年,平均每個菌棒的產量是3斤鮮菇,5萬個菌棒至少能出產15萬斤。按照4元每斤的市場批發價格,毛收入近60萬元,除去每個菌棒成本1.5元左右,全年純收入可達50多萬元。
“政府幫我解決啟動資金和土地,還主動聯系鎮屬學校食堂等銷路。”胡傳平介紹,香菇基地的鮮菇產量較大,多數鮮菇是往縣城蔬菜市場批發。由于鮮菇的保質期比較短,鮮菇的市場需求飽和時,他就購置烘焙設備、引進加工技術,對鮮菇進行加工烘焙,加工成干菇,裝袋銷往外地。
談到未來,胡傳平表示,他一方面將擴大香菇的生產基地,一方面將建成香菇生態觀光園,讓游客親臨現場,體驗種菇、采菇的樂趣。其次,通過基地的作用,全面帶動鄉親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增加平菇、金針菇等珍稀菇種的生產,讓更多的群眾發財致富。 (成勝)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