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 特約通訊員 陳克斌)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技術研發、菌棒生產、香菇種植、鮮菇購銷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前身為遠安大自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目前,公司已具有生產菌棒10萬袋/日、種植香菇50萬袋/年和茶樹菇30萬袋/年、銷售香菇30噸/日的能力,年實現產值超過1.5億元。企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帶動了遠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2011年,全縣香菇種植規模達到1.24億袋,香菇總產量達9.3萬噸,居全省第一位,香菇產業實現總產值5.5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從香菇產業獲得收入35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4%。
規模經營倒逼科技創新
2007年以前,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鮮菇購銷業務。2007年,公司將生產經營范圍延伸到產業鏈上游——香菇種植環節,投資10余萬元在鳴鳳鎮花園村建立了年產3萬袋香菇的標準化種植基地。2009年,公司香菇種植規模達到50萬袋/年,茶樹菇種植規模達到30萬袋/年。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食用菌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已經難以滿足發展需要。如以往的袋料冬菇種植,在出菇環節每出一個香菇需用刀片將香菇袋劃開一次,既費工又費時。部分菇農為了保持香菇外形的完好,甚至采用給菌棒涂工業蠟的做法,影響了食品安全。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公司通過請教多名食用菌產業專家和數年的比較試驗,最終攻克了袋料直接脫袋技術。使用脫袋技術后,不僅每袋香菇可以節約工時成本0.5元以上,還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該生產技術在全縣推廣后,全縣1.24億袋香菇可以降低成本6000萬元。在種植夏菇過程中,傳統做法是將菌筒浸泡在水中,容易導致爛袋,菇農損失較大。公司在實踐中摸索到,采用覆沙栽培方法既能降溫,又能保濕濾水,能有效防止爛袋,還能減輕鮮菇采摘勞動強度,提高香菇產品質量。目前,這一技術已在全縣大面積推廣。此后,公司又發明了夏菇立體栽培技術,采用層架放管、棚內保濕方法,每畝土地能夠種植香菇8萬袋以上,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8倍。在解決了出菇管理環節的生產工藝問題之后,菌棒生產環節的生產設備問題接踵而來。2010年,公司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四機組食用菌袋料自動化加工生產線,發明了菌筒聯排滅菌設備,實現了菌棒的機械化、工廠化、專業化生產,進一步提高了種植效率。
科技創新引領企業轉型
香菇種植主要分為前期菌棒制作和后期出菇管理兩個環節。遠安菇農制作菌棒的傳統做法是“戶戶粉(鋸末)、家家裝(袋)、分散蒸(滅菌)”,這種生產模式機械化程度偏低,勞動生產率不高,不僅每家每戶都要購置裝袋機、蒸汽爐等設備,而且生產的菌棒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公司在建設首個四機組食用菌袋料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后,將菌棒生產由人工操作改為機械作業。機械化的菌棒生產與家庭式的菌棒生產相比,具有三大優勢:一是降低了成本,用傳統方式生產一支菌棒需要成本1.7—1.8元,而機械化生產只需1.4—1.5元,每支菌棒成本節省0.3元以上;二是提高了效率,按10人半個工作日的工作量計算,傳統方式最多只能制作1000支左右的菌棒,而采用機械能夠生產10000多支菌棒;三是提高了質量,食用菌原材料采用機械攪拌比用傳統的人工方式攪拌均勻,再加上機器高溫消毒比傳統的土灶效果好,產出的香菇菌絲成活率從95%提高到99.5%以上,以全縣1.24億袋的規模計算,每年至少節約550萬袋菌棒生產所需原料。與家庭式的菌棒生產相比,工廠化生產的菌棒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和質量優勢。意識到工廠化生產菌棒所具有的比較優勢,公司及時轉變經營方式,為菇農提供菌棒專業化生產服務,由公司購置食用菌生產原料,經配料、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等工序制成菌棒,以低于家庭自制菌棒的價格,將菌棒成品出售給菇農進行出菇管理,把菇農從復雜的技術勞動、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了企業與菇農的雙贏,不僅使菇農降低了菌棒生產成本,企業也從菌棒制作環節中了獲得了收益,每袋菌棒可以實現純利0.2元以上。目前,全縣已有1000多戶菇農與企業簽訂了菌棒購銷合同,公司日產菌棒達到10萬袋,菌棒制作逐步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嘗試到流水線生產菌棒的甜頭后,公司計劃再上一條四機組食用菌袋料自動化加工生產線,著力攻克液體菌種制作技術,屆時公司日產菌棒能力將達到20萬袋,真正成為集農工貿于一體的大型企業。
企業轉型形成集群效應
遠安傳統的食用菌生產,從菌棒生產到出菇管理,再到香菇銷售,都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少則上千袋,多則上萬袋。分散的生產經營模式,導致經濟效益不高。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壯大后,逐步將菇農原來承擔的菌棒生產、出菇管理、香菇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進行分解,根據企業和菇農各自優勢,合理分工,相互協作,形成了香菇生產合理有效分工的新生產鏈,創造了“兩頭集中,中間分散”的產業發展模式。即香菇生產的原材料采集、菌棒生產都集中進行。香菇生長階段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則由菇農分散管理,自行進行香菇采摘。在銷售階段,分散的香菇又聚集到由公司控股的遠安大自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進行集中銷售。目前合作社已經建立了集收購、分選、貯藏、運輸、銷售于一體的食用菌流通體系,在武漢武泰閘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白沙洲農副產品市場、宜昌金橋市場、沙市兩湖市場設立了香菇銷售點,與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連鎖超市實現了農超對接,建立了日貯藏鮮菇25噸的冷庫,購置冷藏車10臺,鮮菇流通能力達到30噸/日。合作社對成員產品不限時、不限量,收購價格基本穩定,通過合作社分擔市場風險的方式保護菇農利益,促進菇農每戶年均增收1000余元。此外,合作社將全年盈余的40%按交易額返還給社員,同時按股份盈余20%的比例給社員分紅。通過建立“兩頭集中、中間分散”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推進了食用菌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大大增強了菇戶進入市場的能力,拓寬了菇戶增收的渠道,帶動了整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