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漢族村支書帶領村民種蘑菇一起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13-11-1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在圖們市石峴鎮河北村,外來青年劉海濤的創業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搞食用菌種植,經歷風風雨雨帶領全村走上致富之路的青年,在2013年被河北村村民一致推舉當選村支部書記。河北村95%的人口都是朝鮮族,歷屆村支部書記都是由朝鮮族人擔任,他是第一個漢族村支書。
劉海濤今年38歲,九臺市人。大學畢業后,劉海濤被分到了雙遼的一家國有企業任財會,后因企業改制,他只干了一年就下崗了。
1998年,下崗后的劉海濤只身前往廣州,在一家臺灣老板開的食用菌工廠擔任財務。就是在那時,劉海濤把種植金針菇的技術學到了手。當時,東北三省的食用菌產業還是小作坊生產,沒有規模化的生產企業。2004年,劉海濤決定回東北創業。他先后輾轉吉林、延吉等地種植金針菇,但均因種植場所不穩定,而屢屢賠錢。
2008年,劉海濤通過招商引資來到了河北村,和5戶村民搞起了合作社,投資19萬元種植金針菇,建起了河北村第一個食用菌種植基地。就在他快支撐不下去時,圖們市政府主動幫他聯系擔保貸款300萬元。他用這筆貸款,擴建工廠,引進新設備,又外出學習了食用菌新產品—杏鮑菇的種植技術。48歲的村民潘照娟 第一批報名來劉海濤的食用菌合作社工作。事實證明,她沒有看錯人。劉海濤不僅免費教她食用菌栽培技術,還借錢給她,幫她家搞起了1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大 棚。經過兩年的嘗試,她家年收入接近20萬元,一下子過上了小康生活。
據統計,河北村的合作社現在資產達1281萬元,入社成員120人,安排30名下崗工人就業,年生產食用菌1000余噸,產值1200萬元,累計為農民增收890萬元。像潘照娟這樣跟劉海濤免費學技術,又自己單干致富的人還有很多。目前,石峴鎮幾個村生產的食用菌主要銷往長春、牡丹江和延吉等地,由于產品質量較好,一直供不應求。
劉海濤用他的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圖們市各級領導的認可。2011,劉海濤被石峴鎮吸納為鎮黨委委員。現在的劉海濤成為了該村第一個漢族村支書。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