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23日上午,在全國第十屆菌需物資博覽會食用菌產業發展經驗交流報告會環節上,江蘇省揚州市珍稀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文海作了“杏鮑菇工廠化生產技術工藝改進與創新的探討”的精彩演講。劉文海分別從杏鮑菇生產的現狀、發展遇到的瓶頸、生產技術工藝的改進和創新三個方面做了闡述。
江蘇省揚州市珍稀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文海
劉文海談到,目前杏鮑菇生產所需原輔材料配比上要進行改進,從過去原輔材料配方:玉米芯:甘蔗渣:木屑=1:1:1 改為玉米芯:甘蔗渣:木屑 =43 :28.5:28.5。 另外,在出菇期,要堅持按菇蕾發育進程進行溫光水氣的科學調控。特別要注意以下七點事項:
(1)排包當天的管理(低溫刺激、及時取蓋);
(2)排包三天后的管理(正確拉環);
(3)排包第四天起的管理(通風、加濕、降溫、開燈);
(4)排包后4—9天(加強內循環風,促幼菇均勻發育)
(5)排包后9—13天(培育優勢菇);
(6)排包后15天(疏蕾);
(7)排包后16—20天(加大通風、增濕和內循環風的使用 促成菇增重、增大。
劉文海還提到,在工廠化杏鮑菇菌種分離、純化、品比鑒定與生產工藝上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1.堅持采用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相結合的方法;
2.堅持生產用種,均需經過企業自身分離、純化、品比,鑒定后確認為優良菌株方可規模化生產;
3.堅持改良枝條種生產工藝;
4.堅持積極推廣使用液體菌種取代枝條菌種。
據悉,由中國菌物學會、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天津市農科院聯合主辦的全國第十屆菌需物資博覽會于10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隆重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