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在山東國際農展中心二層會議廳舉行了產業發展主題報告會,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謝寶貴為與會代表作了《智能物聯網技術與食用菌現代化生產》的主題報告。
謝寶貴教授就工業革命與工業4.0作了簡短介紹,他指出工業4.0是2013年4月德國政府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它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在德國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其核心一是“智能工廠”,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謝寶貴教授謝寶貴教授指出物聯網作為一種模式,主要原理是以下三個層面:
感知 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如賓館的門卡)、二維碼、GPS衛星定位等技術感知、采集、測量物體信息。
傳輸 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短距無線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等信息網絡實現物體信息的分發和共享。
智能處理 通過分析和處理采集到的物體信息,針對具體應用提出新的服務模式,實現決策和控制智能。
接著謝寶貴教授談到物聯網技術與食用菌產業的融合。他提到,在食用菌生產中,溫度、濕度、光照和CO2濃度等是影響其生長的重要環境因子。物聯網提供的先進工具和技術手段,實時記錄存貯菇房環境數據,并能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控制與監視,并通過對菇房環境的精準控制,使菇體在最適宜的條件下生長發育,從而提高食用菌的產量與質量。
謝寶貴教授在主題報告中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一項食用菌生產數字化管理系統,該系統從原輔料、培養料備制、接種、菌絲培養、出菇管理、采后處理,以及產品銷售等環節進行物聯網操作,可實時測量、精確自動控制菇房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全天候記錄存貯菇房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查找5年以上任一間菇房任一時間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也可以實現菇房管理優化,追溯生產過程等功能。
最后,謝寶貴教授談到,食用菌企業應該把物聯網技術崁入機械設備與企業管理、菇廠局域GPS的應用,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高效合理開發利用、實現食用菌行業持續、穩定、安全、高效發展。
據悉,由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聯合主辦的國際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于5月8日—11日在山東青島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