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坎坷 自強不息
朱峰琴5歲時,父母離異,丟下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13歲時,為了減輕家里負擔,他就學著養羊、養雞、養兔子。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998年,年僅18歲的朱峰琴通過黑白電視機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便決心出去闖一闖,沒曾想這一闖就是8年。在這8年里,他從跟著別人學種菜,變成了浙江省溫州市某農業開發公司的種植養殖技術專員。
做的時間越長越懂行,朱峰琴就越發覺得與其做個技術專員不如自己干。在與妻子商量后,2006年,兩人回到了家鄉,拿出在外打工的40萬元積蓄,在石橋驛鎮普坪村1組租賃了60畝河灘,建魚池、修住房,開始了對蝦的特種養殖。
2007年6月底,看著蝦苗一天天長大,紅燦燦的蝦殼就像即將豐收的金燦燦稻子一樣誘人,朱峰琴和妻子懷揣著喜悅到北京等地聯系銷路。誰知天有不測風云,7月2日晚,一場瓢潑大雨,石橋驛鎮象河水庫洪水暴漲,不僅沖毀了河邊蝦池,甚至沖向了朱峰琴家的住房,危急時刻,幸虧老村支書帶人連夜轉移了朱峰琴的家人。
抓住機遇 險中求生
這場洪水,讓朱峰琴幾乎血本無歸。經過這次失敗,他開始考慮新的出路。
在朱峰琴最無助時,鎮黨委、鎮政府和普坪村干部、群眾帶來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與溫暖。有的送來了糧食、有的送來了水泥、有的送來了磚瓦、有的送來了木材、還有的出力幫忙重建住房。
半年的賦閑在家,讓不甘寂寞的朱峰琴下定決心申請銀行貸款再次創業。當時豬肉價格正在上升,朱峰琴看準時機準備投資養豬,他敢闖敢沖和踏實肯干的品格得到了仙居客運中心 金山的賞識和信任,一次性給他投資100萬元,后來又追加投資65萬元。用這筆錢他修建了三棟“150”標準化豬舍,建起了第一個養豬場。
從未接觸過養豬行業的朱峰琴一邊學技術,一邊自己摸索。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程度的他,通過技術人員的講解和自己的勤奮好學,很快學會了采購、喂食、疫苗接種等技術。這次投資很快有了收獲,但是他發現市面上的飼料成本太高,大大壓低了利潤,于是他就自己利用閑暇時間鉆研摸索飼料的配制。朱峰琴利用燃燒后的秸稈和修建發酵池的方式變廢為寶,不僅降低了飼料成本,還優化了豬圈環境。當時,市面上賣的豬飼料平均每斤3塊左右,而他自己配制的飼料成本只需8毛左右,而且年出欄數量不減產,豬肉更加綠色健康。2009年,他出欄商品豬1000 頭,收入近200 萬元。
一鼓作氣 擴大規模
嘗到甜頭后,朱峰琴并不滿足,他把自己的收入全都投入擴建,但豬場的選址成了他的首要難題,因為豬場占地面積大,而且容易影響周邊環境。于是他跟村里溝通,希望村里能幫忙解決。經村“兩委”協商后,決定把九龍灘80畝河灘交給他擴建豬場。當時河灘的淤泥深不見底,清淤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的財力、物力、人力,當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已經投入了17萬多元,但是工程完工似乎遙遙無期。朱峰琴猶豫過要不要放棄,最后還是心一橫,堅持了下去。最終,這80畝的豬場順利竣工。
2011年底,他的豬場規模達到年出欄商品豬1000頭、仔豬 2000頭;年加工飼料近千噸,實現年產值近600 萬元。
反哺家鄉 探索新路
隨著養豬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朱峰琴的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很多村民都來跟他取經、學習。他也十分熱情,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村民。2009年,在他的倡導下,聯合普坪村4個有一定規模的養豬戶,成立了荊門市鄂萊寶生豬養殖生產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技術、統一品種、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統一進貨。幾年來,合作社成員逐步擴大到了31 個,帶動周圍養豬戶68戶,為周邊270 戶養豬戶按低于市場價5%的價格供應仔豬和豬飼料,并免費開展技術輔導及生豬疾病預防。
朱峰琴是個勤勞樸實的農民創業者,2010年,他看到香菇的市場行情好,而且種植方便、風險低,于是投資100多萬元建香菇冷藏庫、購置冷藏車,并開始學習高溫香菇和低溫香菇種植技術。目前,他共種植香菇60萬袋,香菇銷售遍及荊門市場,有些還銷到周邊的大城市,共帶動36個香菇種植大戶,可以為每戶每年帶來10萬元左右的純收入,被當地村民譽為種菇專家。
2014年5月,以朱峰琴名字諧音命名的豐勤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主營香菇、蔬菜瓜果種植銷售和生豬養殖銷售等業務。2014年底,公司共流轉土地200畝,年實現產值1500萬元,年利潤近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