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南山猶綠,北峰微染,層林勝畫,云淡天高,旅雁回歸,翩鴻如約。在這煙嵐氤氳心曠神怡的江南初秋,《食用菌商務》采訪了福建元潤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慶壽(以下簡稱朱董),聊起了他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守食用菌塑料行業的創業故事。
《食用菌商務》:朱董您好,公司在食用菌塑料行業經營30多年,伴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一路成長。對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您最有發言權,能從公司的經營發展角度談下我國食用菌產業在現代農業中所處的地位?
朱董:我自八十年代初就從事食用菌栽培袋的專業生產,公司櫛風沐雨,一路艱辛前行,發展到今天擁有二百多臺的吹塑封切生產設備,二萬多噸的產能,全國最大的食用菌栽培袋生產企業,通過了質量環境雙認證,榮獲行業內的諸多殊榮,這一切完全得益于食用菌產業的大發展。
食用菌栽培從最初始的銀耳、香菇、毛木耳到現在如此眾多的品種;從高檔送禮食品到如今走進尋常百姓餐桌的養生、綠色、健康食品;從最初南方幾個小縣城栽培、種植到今天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菌花盛開;從幾千人的初始探索到而今二千萬人的從業大軍;從簡陋的小菇棚到現在全自控大規模的工廠化栽培;從幾千萬元的產值到目前2仟多億元產值的大產業。沒有哪一個產業能夠有這樣的良性發展,帶動了幾千萬百姓致富,為社會為人類創造了如此豐富美味的綠色、健康、養生食品。我堅信隨著新栽培方式和科學技術的引入;更多菌類品種的馴化培育種植成功;大批的資本引進投入提升產業規模,食用菌產業的明天會更好。
《食用菌商務》: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在尋求多元化經營,而公司30多年來一直都專注于食用菌塑料行業,是什么原因讓您堅守這份事業?
朱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公司成立以來,就一直把經營范圍放在食用菌栽培袋生產這塊陣地。雖然其間有過轉行的念頭,但是食用菌產業作為現代農業中的富民產業,符合老百姓致富的愿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更適應當地政府做大產業規劃,因此,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三十多年來,由公司生產的栽培袋系列產品為全國各地菇農帶去了致富的希望,使很多菇農節省了成本,提高了功效,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這是我多年堅持所看到的回報。
《食用菌商務》:伴隨著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菌需物資業的繁榮,隨著眾多企業加入食用菌塑料領域,使得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是如何保持市場競爭力的?
朱董:多年來,公司一如既往地創新工藝,改進配方,適應產業發展需要。不斷對栽培袋進行技術改進,提升產品“四高”需求(高效率、高強度、高韌性、高溫度蒸煮),引導本行業向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的方向前行。
目前,我公司的“四高”栽培袋突破了乙烯袋滅菌110℃的極限,達到120℃的滅菌溫度,極大地縮短滅菌時間,提高工效,特別適合工廠化大規模高效率的生產,現在“四高”栽培袋已在工廠化生產中大量使用,深受客戶喜歡。
《食用菌商務》:目前食用菌產業雖發展迅速,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質量安全、市場信息不對稱、菇林矛盾等現實問題,您能談下食用菌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哪些問題阻礙了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朱董:這幾年食用菌行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食用菌栽培種植過程中濫用各種劣質營養素、消殺劑,添加劑。另外,栽培場地周邊環境污染嚴重,用不潔凈的受污染的水澆注菌棒,這都使得種出的蘑菇產品質量存在隱患。以往發生的“鐵釘香菇”、“水泥拌木耳”、“硫磺銀耳”、“白點香菇”等質量安全事件給整個產業都造成了很大損失。
2.缺乏權威部門行業前期產能和來年產量的預警和提示,以及食用菌產量的預測、價格預測,為行業提供指導性的數據和意見。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使得食用菌行業出現了周期性的價格暴漲暴跌,既浪費了社會資源,又挫傷了菇農種植的積極性。
3.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東北林區出臺限伐林木的政策后,食用菌的原料價格不斷攀升,尤其是木腐菌品種香菇、木耳主產區受影響很大,如何平衡綠色中國和發展食用菌產業二者和諧都在考驗當地政府的執政智慧。
4.工廠化生產與傳統種植模式二者發展不均。這幾年,行業推崇工廠化、規模化發展,使得市場產能出現過剩,價格走低。在南方最典型的有種植海鮮菇和杏鮑菇的工廠化企業,倒閉三分之一,剩三分之二尚在苦撐,這都是行業無序發展所造成的,對于產業長遠發展不利。
5.菌種的退化嚴重。單株產量萎縮,品質下降,新品種菌類的開發,引進困難等是目前產業亟需面對的嚴峻問題,菌種的好壞直接影響產量,跟菇農的經濟收益掛鉤。
笑渡劫波今猶在,暮雨殘陽總關情!我真誠地期望能與行業內的有識有志有愿的同行風雨同舟共同努力,自律行為,關愛呵護這個產業。我相信,食用菌產業的明天會更美好!更輝煌!(文/劉懷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