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劉懷瀛)天麻、桑黃……種種中藥材,生長在延邊興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溫室之內。然而,就在三年之前,這里的食藥用菌工廠化生產還不曾存在。
時間回溯到2014年,和龍市八家子林業局的278名職工,以自然人方式集資入股,組建了延邊興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守著山林豐富的自然資源,依托行業政策,八家子林業局站在了轉型發展的新起點上。
為盡快扭轉八林食藥用菌產業起步晚、規模小的現狀,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職工(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立足服務,完善食藥用菌產業鏈發展。
借助著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延邊興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把森林經營活動與綠色轉型結合起來,通過“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的形式,妥善利用林區剩余物,去發展食藥用菌產業。
他們利用林區剩余物制作木耳菌袋,把天麻、豬苓菌菌種種植到林場林地里,又把廢棄的木耳菌袋回收利用,重新制作凍蘑、滑子蘑菌袋,使林區剩余物做為接替產業原料,循環利用。
在此基礎上,圍繞可持續發展,他們規劃建立食用菌和藥用菌兩個產業園區、一條生態復合經營示范溝系。目前,食用菌產業園區已建成大型生產車間,可供制菌、倉儲、供熱、食住、辦公等,建設了示范基地和出菇大棚。藥用菌產業園區已建成培植大棚42棟,主要培育蜜環菌、天麻、豬苓、桑黃、靈芝等藥用品種。而在生態復合經營示范溝系內,種植仿野生天麻、豬苓及中藥材230公頃。
作為從事食藥用菌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的現代化食藥用菌生產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公司始終嚴把“技術關”,制定了系統規范的監管體系標準,嚴格按技術規程操作,確保栽培成功率、投入產出率,確保原料使用最大化。
由于延邊林區的地域性特點,從外地直接引進的技術成果可能會出現“不服水土”的現象,而公司采取了直接派出技術人員進行學習,把專家學者請過來進行指導,反復討論、研究的方法,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他們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展開合作,進行不厭其煩地試驗,積極研究新技術,破解研發、推廣、成果轉化等難題。公司與延邊農科院合作,開展了黑木耳八大品種實驗,結合區域內野生資源的分布情況,在五個林場選取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坡位的林地,進行天麻、豬苓種植實驗,已結束的一期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興林公司已掌握了仿野生天麻、豬苓的生長技術,具備了廣泛的推廣條件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研究出利用撫育剩余物直接培養蜜環菌菌材新技術、利用毛枝條粉碎成裝入塑料網袋培養蜜環菌碎菌材的新材料、在桑黃栽培袋內根據木椴含水量添加水的標準新方法等多種實用技術,并順利轉化為生產力,促進項目產業化發展。同時,還實現了食用菌三級菌種工廠化生產,既解決了環保問題,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公司的總資產增值達3倍以上。這樣一來,他們榮登農業部區域循環經濟示范項目,成為促進綠色產業發展的典范。
從初創至于今日,延邊興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已成為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產學研基地、延邊農科院食藥用菌試驗基地、延邊州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州級實訓基地、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