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淮南人魯中祝帶動周邊農民科學種植食用菌,使1000多名貧困戶由貧窮走向富裕,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讓貧困戶脫貧的夢想不再遙遠。
1985年,魯中祝刻苦鉆研蘑菇種植技術,成功實現了野生蘑菇的人工種植,銷售供不應求。1991年,魯中祝利用銀行貸款擴大生產規模,聘用周邊農民種植蘑菇。取得初步成功后,魯中祝成立了鳳臺縣真菌研究所和食用菌科技培訓中心,研究出適應本地區栽培的平菇、金針菇、黑木耳、白靈菇等6個高產新品種,她研發的“利用種養業廢棄物高效栽培食用菌模式”被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
2014年春,魯中祝以“科技特派員”的身份,被安徽省民委委派到“幫扶點”——皖南山區石臺縣七都鎮,以河口村為示范點,幫扶這里的貧困少數民族鄉民學習食用菌栽培技術,走農業轉型增效,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偏僻的山村從此盛開了“魯菌花”。3年來,魯中祝幫扶的少數民族貧困戶逐步覆蓋全村。進入河口村遠遠望去,可見一排排白色菇棚鱗次櫛比的排列著。
魯中祝食用菌扶貧的步伐一直在延伸。她32年如一日,用自己種植食用菌的專業技術無償幫貧助困。她為全省34個少數民族貧困村的貧困戶提供技術、銷路等一條龍服務支持。她在鳳臺縣農業園區食用菌產業園內,為全縣38個貧困村建食用菌扶貧車間93個,貧困村每年保底分紅139.5萬,既壯大了貧困村的集體經濟,又讓貧困村的貧困戶得到實惠。(來源:鳳凰網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