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如何做好“山”的文章,成為農業人口脫貧致富的一大關鍵。近日,中新網記者走進閩中山區,探究三明市尤溪縣食用菌產業升級之路。
“尤溪縣食用菌產業遍地開花,現有幾家企業發展規模十分可觀,可以推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國家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負責人王聖銪說。
廠址位於尤溪農民創業園的福建省祥雲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福建天益菌業有限公司,是當地科技型農業企業的代表。王聖銪介紹說,祥雲生物是全國唯一一家銀耳罐裝自動工廠化栽培的公司,也是全國唯一一家產品達到出口美國標準的銀耳生產企業﹔天益菌業則是全國首批繡球菌工廠化栽培企業之一,繡球菌是近年來新開發的珍稀食藥兩用菌。
走進祥雲生物的廠區,記者看到,瓶罐在流水線上從空瓶到裝滿銀耳培養料的全過程,由於全程自動化,員工僅起到檢查和維護作用。隨后,在工作車間內,幾位女工正在“收割”從瓶罐中長出的銀耳,動作十分熟練、迅速。
福建省祥雲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祥珍表示,目前,該公司產品銷往臺灣、香港地區和美國、日本等國家。在香港地區,該公司生產的銀耳佔市場80%以上份額?,F在,公司準備開拓國內市場。
據了解,該公司目前擁有27項專利,例如:食用菌培養罐、一種銀耳的循環清洗設備及其循環清洗工藝、銀耳自動化培養工藝以及系統、一種內蓋清洗設備及其清洗工藝等。
安上科技的“翅膀”,陳祥珍的“祥雲”也飛得更快、更穩,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記者了解到,福建省祥雲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員工200多人,其中80%至90%是當地農民,每年發放工資近一千二百萬元。
在福建天益菌業有限公司內,記者看到繡球菌栽培的全過程。該公司總經理林智表示,繡球菌的名貴程度堪比冬蟲夏草、羊肚菌、塊菌等珍品。該公司自成立以來,便與福建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進行合作,選育出國內唯一一個通過省級認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工廠化栽培的優良品種,在國內率先實現繡球菌工廠化栽培。
據其介紹,該成果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繡球菌人工栽培技術的國家,實現繡球菌產業從靠野生採集到工廠化栽培的跨越。目前,僅日本、韓國、中國可實現人工栽培。
據悉,2017年,尤溪縣食用菌種植規模2.8億袋,鮮品產量12.41萬噸,產值8.62億元,居福建全省第五位、三明市第一位。如今,該縣利用國家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落戶優勢,建立洋中、西濱、湯川、聯合等4個食用菌科技成果推廣示范鄉鎮和祥雲、天益、安農3個食用菌科技成果轉化示范企業。
王聖銪表示,改良中心經農業部批準,由福建省農業廳主管,福建農林大學負責實施,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食用菌強縣”“蘑菇小鎮”建設,開展新品種研究及推廣工作,幫助當地菇農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