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徽農業大學“重走大別山道路”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隊來到安徽省金寨縣鐵沖鄉,調研香菇扶貧產業的扶貧情況。
自國家發布扶貧政策以來,金寨縣政府積極響應,努力尋找最適合當地發展的扶貧產業與扶貧模式。種植大戶王漢青認真地說道:“我要幫助當地政府開展扶貧工作,讓村里的人都走向小康生活。”
“走創新健康綠色之路,不忘初心共謀發展”是香菇產業服務中心牌子上的一句標語,盡管經過風吹日曬,字跡早已暗淡,但這句話卻時刻提醒著王漢青。畢業以后,王漢青放棄了部隊分配的安穩工作,回到家鄉創業,以“誠信、務實、實干、共贏”為口號在鐵沖鄉建立起了香菇產業。
在兩個規模較大的基地中,實踐團成員發現,企業本部基地菌棒的污染率竟高于村落中的污染率。對此,王漢青解釋道:“菌棒接種最適合的季節一般是在早春。企業從外地請來專業接種人員首先滿足鄉里其他基地,最后輪到公司本部的時候已快到晚春,因為溫度影響,所以污染率自然就大些。”王漢青表示,貧困戶經濟條件有限,無法承擔產業帶來的任何風險,只有企業包攬所有風險,才能讓貧困戶安心、放心、寬心。
據了解,香菇產業覆蓋了鐵沖鄉的6個村集體,加上企業本部一共有7個香菇種植基地。2018年香菇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142戶,預計2019年達到300戶。“盡可能讓貧困戶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這是王漢青說過最多的話,“在部隊的幾年,我受到了黨的關懷,接受了黨的教育,當時我就想,我一定要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國家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