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增加產量的同時,還能保證每片耳朵的質量?”眼看就要投入秋耳生產,穆棱市下城子鎮懸羊村農民姜立波帶著這樣的疑惑,在第三屆全國黑木耳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找到了答案。
進入8月,正是牡丹江市秋季黑木耳生產的旺季。“以前是憑著別人和自己的經驗侍弄木耳,盡管產量也可以,但是始終不盡如人意,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一次產業技術交流會后心中的疑問全解開了,對日后秋耳栽培、管理更有信心了。”姜立波笑著說,在此次大會上的認真聽講,讓他對提高產品質量提振了信心。
本屆大會期間,可以看到很多來自國內食用菌產業的新氣象,展會上有提升勞動效率的菌包生產線,冒著蒸汽的現代化制菌設備,還有讓人目不暇接的各式新菌種。不僅如此,此次大會還聚集了大量國內行業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他們把最前沿的產業信息帶到了牡丹江,而其中的“標準化”也成為大會學術交流期間被頻繁點擊的關鍵詞。
用標準化引領產業發展
啥是標準化?從規劃、生產、檢測、銷售,一把“尺子”量到底。參加本屆大會的食用菌專家、科研機構、企業代表所見略同,要想實現食用菌產業效益的大幅提升,標準化生產是必由之路。
“標準化的生產規程,可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統一。”在此次大會期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口味一樣的各式上架品牌瓜子,每個牌子的葵花籽籽粒大小卻有不同,這也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選擇,消費者一定會選擇袋內籽粒飽滿的品牌產品。再如,贛南臍橙、三亞芒果等,這些年來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名優農產品名聲逐漸響亮,而以上品牌認知度都是以規模化、標準化取得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產品質量的競爭,品牌信譽的競爭。”來自山東的一家農產品裝備制造參展企業負責人表示,農業標準是增強農業基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推廣農業技術的一個重要手段,山東是全國農產品的主要集散地,從市場走勢看,不論是常規品種還是珍稀品種,品質高的農產品仍然受到市場和消費者青睞。
使標準化生產從工廠走向農田
近年來,牡丹江市按照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要求,加大食用菌基地建設力度,重點建設了東寧縣北河沿、林口縣吉慶、穆棱市懸羊等一批標準化示范園區,力求通過基地和園區的示范引導作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從以上地區的食用菌產品來看,牡丹江市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而言仍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較為薄弱。比如,牡丹江市食用菌生產結構的調整還主要集中在數量結構的優化和新品種的開發上;農業基地分散,基本上以農戶種植為主,規模效益不高;農業生產“跟著感覺走”,食用菌質量仍要看“大小年”的現象時常出現。
“在日本,農民種網紋瓜,用什么品種、何時下種、何時施肥、施多少肥、何時采摘,都有嚴格的規定。”從事食用菌產業相關研發的一家外資展商表示,在歐美和日本等一些現代農業發達國家,農業在生產端已實現高度標準化,從新品種選育的區域試驗和特性試驗,到播種、收獲、加工整理、包裝上市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這些國外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用標準化提升基地建設管理水平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本屆大會期間,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市場總監陳彥曾表示,農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至少由三個主要因素決定:一是價格競爭力,二是質量競爭力,三是品牌競爭力,這三個因素相輔相成,促進提高農產品總體競爭力,而這一切,無不以標準化為基礎,其中龍頭企業起著不可或缺的帶動作用。
“要通過多種生產經營模式,使企業與農戶形成有效的利益聯結體,帶動農民施行標準化生產的參與性,從生產源頭保證食用菌產品品質的統一。”陳彥認為,還要強化制度建設,力求制度簡易化、可操作,充分調動農民從事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切實增強他們執行標準的自覺性,加速由外力“逼迫”向依靠“內力”執行轉變,真正將各項生產標準落到實處。
“政府應在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對標準化基地項目優先安排。”有的參會展商還建議,涉農部門應把扶持重點向標準化基地傾斜,并鼓勵金融部門、社會資金參與到標準化基地建設中來,為基地建設、產品開發、品牌培育創造條件。同時,還要把標準化示范基地和園區,直接作為農業大專院校和可研機構的實驗室、“第一車間”,及時推廣和應用最新的品種、生產種植技術,為基地建設注入科技。(來源:牡丹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