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從重慶大學現代管理及會計專業畢業后,錢中義回到了家鄉璧山縣開始經營家里的小型服裝廠,每天運往重慶朝天門批發市場銷售。錢中義花了4年時間才熟悉掌握了服裝廠的管理。2008年,一次偶然機會讓他了解了食用菌菇。年輕小伙子說干就干,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們就把家里服裝廠賣了。
人們很難想象的到會計專業與種植菌菇的關系。錢中義解釋道:“做服裝墊付資金、庫存風險太大,還干得辛苦。而種植菌種就不一樣?,F摘現賣,現金交易,也沒庫存這一說。”在仔細做了規劃后,錢中義正式開始了創業之路。2008年4月,錢中義在璧山的東山山頂租下了20畝土地,砌磚建房、修建菇棚,并試著栽培了2畝黑平菇。
由于自己不是專業的種植菌菇的,所以他跑到重慶市農科所食用菌中心去學習。“這一學才發現黑平菇種錯了,七八月溫度太高根本無法存活。”他敲了一下自己腦門兒說道。“真是運氣,恰好那兩月山上溫度并沒往年高,黑平菇意外豐收了。”這次意外讓他賺到第一桶金3萬元。“拿到市場去,賣的可俏了。平常那時是看不到黑平菇的。”錢中義激動地說。
通過學習種植的菌菇讓錢中義嘗到了甜頭。但他也深刻地認識到:技術才是關鍵。他請來了原重慶市農科所食用菌中心的技術骨干唐興民擔任技術顧問,給他們支招。半年時間,錢中義熟練地掌握了菌菇的裝袋、接種、發菌、出菇等一系列流程技術。2009年開始,錢中義在自家20畝田地上,全部種植上了平菇。他告訴記者,平菇技術含量不高,但產量高。而下半年種植的金針菇,山里的低溫環境非常適合其生長,利潤高。“現在平菇產量在300公斤/天,金針菇維持在700公斤/天,我們主要銷售在青杠和璧山縣農貿市場。每年有二三十萬的收入。”錢中義自豪地說。
忙碌于每天的手工作坊生產中,錢中義也在思考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盡管現在年收入可以有20萬,他還是一直在思考未來的路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