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強,一個看似平凡的農村小伙,卻演繹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履歷。林少強自1998年7月福建省寧德地區農業學校“農業微生物”專業畢業后,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創業中,積極帶動周邊100多戶菇農進行“一家一戶”的生產,并從傳統的栽培模式向工廠化栽培模式轉變,使技術成果及時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食用菌生產技術研發推廣、經營服務各方面工作中做出了無私奉獻,為本地區的食用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得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廣大菇農的一致好評。主要成果有:
1、2005年1月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合作的《谷稈兩用稻的選育及其秸稈高效利用技術》攻關項目通過驗收,獲福建省2002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2006年12月參加完成了龍海市科技局下達的《棕色蘑菇新品種研究與開發》科技項目。
3、2007年12月參加完成了福建省科技廳星火計劃《真姬菇工廠化栽培選育和開發研究》重點科技項目,成功篩選出真姬菇4號、蟹味菇1號二個優良菌株。
4、2008年1月參加完成龍海市科技局下達的《新型食用菌工廠化發展模式的研究與探討》科技項目。
5、2011年6月承擔《杏鮑菇工廠化新型真空高壓滅菌器的應用》科技項目通過龍海市科技局驗收并推廣應用。
6、2012年9月,與福建同發集團及福建農林大學菌物研究中心合作的國家星火科技項目《漳州食用菌新產品研發與示范》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7、2014年8月承擔完成漳州市科技局下達的《液體菌種在工廠化袋栽杏鮑菇的應用研究》科技項目。
8、2014年12月,承擔省級農民創業園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食用菌冷藏保鮮處理與研發培訓中心建設》通過驗收,獲得較高評價。此外,林少強認真總結技術經驗,先后撰寫了科技論文20多篇,其中2001年、2002年、2005年撰的《茶樹菇高產栽培試驗》、《稻草栽培秀珍菇技術初探》《谷稈兩用稻的選育秸稈高效利用技術》被《中國食用菌》雜志刊登發表,并被評為優秀論文獎。
在林少強的科學推廣下,漳州食用菌珍稀新品種秀珍菇、鮑魚菇、豬肚菇、海鮮菇、杏鮑菇等已形成產業規模化,整個漳州的食用菌業已向規模化、工廠化、標準化發展,帶動周邊地區數千戶農民就業脫貧增收致富。現在,漳州全市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年栽培量已達3.6億袋,產值9億元,菇農收益可達2億元以上,這也使許多菇農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對繁榮地方經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近20年來,林少強在農村一線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埋頭苦干,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用堅定的信仰開創“青年勞模”的新篇章。在今后的工作中他會一如既往,用自己的拼搏、自己的努力,帶領食用菌行業同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為中國新農村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