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劉懷瀛)近年來,平湖、嘉善等地利用本地豐富的稻草資源,積極發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產,并利用蘑菇菌渣作基肥還田發展蘆筍,形成了水稻、蘑菇、蘆筍的循環生態高效種植模式,既推動了蘑菇、蘆筍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又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高效的農業發展之路,加快了農業的轉型升級。
據悉,稻-菇-筍生態高效模式即蘑菇種植以水稻副產品稻草作培養料(年消耗量高達6萬多噸,相當于18萬畝水稻的稻草生產量),實行多層架立體栽培,土地占用少,單位面積產出和生物學效率高;蘆筍種植又以蘑菇菌渣作基肥改良培肥土壤,采用大棚全程避雨栽培并配以微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實行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所產蘆筍品質好、產量高,既節本增效,又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蘆筍主栽品種為優質高產的“格蘭德”,以春季栽植(3-6月份)和秋季栽植(8-9月份)為主,種植密度在1300-1800株/畝,基肥以蘑菇菌渣為主,畝用量3000-5000公斤,以后在每年的冬季清園后作催芽肥使用(畝用量1000-2000公斤+復合肥40-50公斤),采用大棚避雨栽培,第二年即開始采筍,第三年進入盛產期,冬季采用3-4膜覆蓋的春筍一季畝產值可達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