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的經典名言是:知識就是力量。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廣西現代青年農場主、桂林市靈川縣恩澤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志輝的成長經歷,則很好的詮釋了知識在農業生產中所迸發出來的力量與重要性。
大學生畢業回鄉當知識“菇爺”
圓圓的、毛茸茸的褐色香菇,像一個個精靈一樣從菌棒中探頭探腦的鉆出來,并在溫暖的菇棚里快速的變、變、變,完成“菇菇們”一生中那由小到大的過程。近日,記者到桂林市靈川縣九屋鎮東皋橋恩澤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志輝的香菇基地,看到了香菇“趕潮”、競相出菇的有趣場景。
“我大學讀的是生物工程專業,食用菌是應用微生物其中的一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我對此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的畢業論文就是關于食用菌種植方面的研究。此外,桂林周邊歷來就有種植食用菌的習慣,有很好的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基礎。2010年7月畢業后,我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回鄉種菇,因為消費者對香菇接受程度較高,供不應求,因此決定種植香菇。”石志輝講述了自己種植香菇的原因。
2011年3月,石志輝成立了靈川縣恩澤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香菇。剛走出校園的他,除了滿腔熱血外,身無分文,在父母以及親朋好友的幫助下籌集到三萬塊錢。石志輝用這三萬塊錢租地、蓋菇棚、買雜木等原材料。
三萬塊錢的創業金,真是杯水車薪。為了省錢,石志輝一切設備設施都從簡,能自己干的活就不請工人。當時的石志輝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搭棚、粉碎雜木、裝包、搬運……不停的運轉,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但依舊精力充沛。
可以說從選擇創業開始,最讓石志輝覺得自信和驕傲的就是自己的技術了,可是2011年月份,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第一批菇拉到批發市場卻無人問津,批發商給出的理由是:菇腳太長,不好看。此刻的石志輝無疑受到了當頭一棒,他的內心如滴血般疼痛,這種痛銘刻于心底,同時難忘的還有批發商和種菇同行們的嘲笑。他最終以虧本的價格把香菇賣給了一些單位飯堂的采購客戶。
為了盡快找出菇腳長的原因,那段時間,石志輝幾乎茶飯不思。他的大學老師、廣西大學農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廣西食用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劉斌教授建議他從香菇的品種以及出菇溫度去查找原因。
“香菇根據出菇條件的不同分高溫、中溫、低溫三個型號。”原來,石志輝種植的香菇品種屬于低溫型的品種,這個品種遇到出菇時溫度過高,菇腳就會變長。
資金、技術、管理,就像三把利劍,無時無刻不懸掛在創業初期的石志輝頭上,讓他感到窘迫。
“香菇的種植工藝流程有十幾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好就會影響到全局,創業之初,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多,如出菇大棚搭建方面,剛開始我們照搬書本上介紹的方法搭建,但并不適合本地的氣候特點需求。”石志輝和他的團隊經過幾年的摸索,終于設計出適合桂林地區氣候特點的香菇大棚。
與此同時,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在香菇品種選擇、技術、試驗、經營方面也給予了石志輝大力支持。
經過八年的努力,目前恩澤食用菌合作社已年加工香菇、木耳菌棒100萬袋,并與區內外各大經銷商合作,產品暢銷各大商場。為村里樹起了“一村一品”的增收致富品牌。此外,石志輝還在南寧注冊了“南寧市宇輝食用菌種植場”,拓展了食用菌產業的新基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恩澤食用菌合作社并愛上合作社產的香菇,石志輝也被同行譽為知識“菇爺”。
腳踏富硒土闖出致富路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又被稱為“生命的守護神”“抗癌之王”。2015年1月份,廣西農業廳召開富硒農業發展研討會,提出廣西將在5年內在全區建成50個萬畝富硒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打造“中國富硒農業之都”。
“廣西是富硒地區,我們可是每一分鐘都踏在富硒的土地上,可是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缺硒,中國有72%的地區缺硒。故開發富硒食物的意義深遠。”石志輝準確的把握了廣西要打造“中國富硒農業之都”的信息,決心生產富硒香菇,他經過調查發現,市場上除了富硒大米、富硒茶葉等少量富硒產品外,幾乎未見富硒香菇的蹤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富硒食品的功效已被公認,可由于當前富硒農產品的產量和品種尚不充裕,產品供不應求,所以價格也水漲船高。
2015年開始,恩澤食用菌合作社與廣西大學農學院進行產學聯合研究生產富硒食用菌。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食用菌的“富硒”技術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作為一種微生物,與植物的富集原理和分解力度不同,尤其是元素富集的穩定性和重復性等方面技術的復雜程度較高。比如富硒香菇栽培主要是添加無機硒到培養基中通過香菇菌絲轉換成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機硒。
廣西地方標準《富硒農產品硒含量分類要求》規定:硒含量為0.15~2.0毫克/公斤的為標準富硒產品。“生產富硒食用菌的難點就是添加無機硒的量,具體添加多少要視不同廠家生產的富硒肥含量情況而定,不同的原材料天然含硒的量也不一樣,添加多了容易超標,添加少了達不到富硒標準。”石志輝進一步道,不同香菇品種添加的量也不一樣。因此在基本掌握生產技術的前提下,需要進行上千次試驗和化驗分析,才能最終確定生產用配。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石志輝與他的食用菌團隊與廣西大學農學院聯合,成功研究生產出富硒香菇,成為國內生產富硒香菇技術領先的企業之一。“加了富硒營養肥的香菇菌絲長的比普通的香菇菌絲粗壯,且可提前五天左右長滿菌絲,產量更是可提高百分之20%左右。”石志輝表示,富硒鮮香菇比市面上普通鮮香菇貴3~4元/公斤,干香菇銷售價格高達240元/公斤以上,市場前景較好。
“一菇”香達千萬家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石志輝已經儼然是香菇種植業的行家里手,在香菇種植產業這個領域非常專業,套用時下網絡語言,則是香菇達人。石志輝利用他對食用菌知識的通“達”,主動與靈川縣婦聯、殘聯、團委等部門聯手,打造青年創業就業示范基地、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等。為農村留守婦女、殘疾人士開辟出了一條創業就業致富門路。另外,他還積極參與國家精準扶貧開發工作,為多方提供食用菌、木耳栽培技術,讓很多人走上了致富路,可謂是“一菇”香達千萬家。
比如靈川原來有很多種植金針菇的農戶,可是2010年以后,金針菇在工廠化栽培的沖擊下行情不穩,導致很多菇農轉型另謀出路。該縣靈田鄉的陳永芳在轉型種植香菇后上手雖然比較快,但在技術以及品種選擇上還是比較欠缺。石志輝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便到現場實地考察,隨后給出了場地設計、布局、品種選擇及種植技術等建議。陳永芳按照石志輝的建議,重新調整種植布局,2013年后她每年種植3萬棒香菇,年產值均達15萬元以上,種出來的菇深受經銷商的喜歡。
河池市都安縣保安鄉元力村的韋昌,是共青團廣西區委駐保安鄉元力村的第一書記幫扶的貧困戶,在種植食用菌前,韋昌以到工地做建筑工或到處打零工度日。在第一書記的幫扶下,韋昌來到恩澤食用菌基地參加培訓。石志輝給他做系統的培訓后,還多次到他們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有幸得到技術指導的韋昌第一年種植5000袋平菇拿到當地的市場銷售,便賣出了3萬元,扣除成本凈賺2萬多元,嘗到了甜頭后,韋昌如今成立合作社,發動周邊農戶種植,在第一書記的幫扶下建起標準化廠房,成為當地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韋昌逢人就說,如果不是“共青團廣西區委以及石志輝老師的幫助,我現在還在建筑工地打工。”
11月14日,石志輝不顧辛苦開車600多公里,親自運送菌棒到百色市田東縣印茶鎮韋邵輝的食用菌孵化基地,同時指導他種植。韋邵輝本是當地的生豬養殖大戶,但是他一直有投資種植食用菌的想法,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石志輝并多次到靈川恩澤食用菌合作社實地考察學習。石志輝根據韋邵輝的條件和特點,隨后給他在品種選擇、場地設計、設備選型、人員培訓、香菇種植等方面做了周詳的建議。有了正確的指導,韋邵輝很快流轉了40多畝土地,2016年建立起標準化香菇廠房,如今年產值達上百萬元。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石志輝在幫助別人致富的同事,收獲了不少榮譽。2012年,石志輝被廣西農業廳授予“廣西食用菌種植標兵”;2017年2月,被共青團中央、農業部授予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17年6月榮獲自治區農業廳舉辦的第一屆廣西農村創業創新創意大賽第一名……
“今年4月份,我了解到農業廳首次舉辦‘三創’大賽的消息,抱著鍛煉一下自己的想法,于是報名參加了比賽。而當復賽結束,主持人宣布我獲得全場最高分時,感覺難以置信。”讓石志輝特別難忘的是,廣西農業廳廳長劉俊給他頒獎的同時,伸出大拇指為他點贊,并用熟悉的桂北話對他說:“小伙子你口才不錯”。
石志輝的成功再次證明:機會為有準備的人留著,而他拿下這個第一名之前,已經準備了七年。
“2016年5月,我報名參加了由廣西農廣校組織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隨后又參加了廣西現代青年農場主學院第五期培訓班,這些學習均讓我受益匪淺,因為學員都是來自廣西農業領域的英才,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很多做農業的新方法以及企業先進的管理創新模式,對我們企業今后的發展幫助非常大。”
石志輝用自己所學到的食用菌知識,“點菌”成金,在困難面前堅強面對,綻放了自己的人生輝煌。他表示,下一步要擴大生產規模,打造富硒香菇產業核心示范區,做好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建好食用菌管理追溯系統建設,把香菇的品質和數量都上一個臺階,把富硒香菇產業打造成廣西香氣撲鼻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