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隨州工作8年,一大半的精力用于研發香菇新品種。
他跑遍全國香菇主產區,與菇農打交道,忙于香菇栽培示范和技術培訓。
他和他的同事每年推廣香菇種植8000萬袋,帶動省內外3萬余農戶增收10億元以上。
他是香菇產業的“排頭兵”——湖北長久菌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天驥,他與菇結緣,把青春汗水揮灑在香菇產業第一線。
研發菌種 百里挑一
隨州發展香菇產業40余年,產業鏈越拉越長。處于產業鏈最前端的,當屬菌種研發。
湖北長久菌業有限公司位于隨縣三里崗鎮吉祥寺村,其主業就是食用菌新品種的研發和推廣。20多人的研發團隊中,今年34歲的黃天驥是大伙公認的領軍人。
他的實驗室里,排滿各種實驗儀器。“100個品種里,能選育出一個優秀品種就算是幸運的。”黃天驥放下手中的玻璃器皿,聊起菌種選育的過程。
長久菌業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共同研發新品種,高校負責雜交育種等前端工作,公司負責品種篩選等后端工作。黃天驥的主要任務,是觀察菌種在各種條件下的生長情況,測量、記錄試驗數據并統計、分析,比如菌絲生長速度、長滿菌袋的時間、轉色情況、香菇產量和個數等等,最終挑選出最優秀的品種。
2015年,他接手56個品種進入篩選程序,第二年剩下18個,第三年12個,第四年全部淘汰。目前,他正在做的46個品種,有高校推薦的24個及公司自主研發的22個。
“搞科研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走過來的。”黃天驥說,他參與研發和主導研發的3個香菇品種綜合表現良好,其中“久香401”已投放市場4年,今年推廣到3000萬袋,“久香秋7”和“秋香607”成為湖北省認定的僅有的兩個香菇新品種,實現隨縣自主研發香菇品種零的突破。
推廣技術 千里不遠
隨州境內的香菇種植基地,都曾留下黃天驥的足跡。
“香菇種植工序繁瑣,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黃天驥說,近些年很多地方出現香菇爛袋和產量降低的情況,根本原因有三點: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種植環境變化、操作程序簡化。
問題越多,黃天驥越忙。今年9月份,他去廣水市郝店鎮關店村,主講香菇栽培技術和爛袋防控技術。最近兩個月,他先后去隨縣高城鎮梅子溝村和淮河鎮高莊村,上午授課講解,下午現場指導,一干就是一天。高莊村的香菇基地是今年新辦的,他在授課指導中講得格外仔細:“爛掉的袋子絕對不能隨手丟棄,最好是土埋或者火燒;冬天要閉棚保溫,大晴天通風透光,促進多出花菇……”高莊村黨支部書記夏乾坤說,有了黃專家的指導,他們少走很多彎路。
黃天驥義務推廣技術,曾遠赴云南省師宗縣、貴州省黔西南州、四川省巴中市、安徽省安慶市、湖南省保靖市、陜西省漢中市等地授課,他在授課中講得最多的是“生態基地建設”,從優質原料的選用、菌棒生產的改善到培養環境的建設等,涉及到眾多管理細節。至今,他累計開展技術培訓60多場,培訓菇農超過3000人次。
千里之行不覺遠。黃天驥說:“動力之源,是對香菇事業的執著和對菇農的愛心。”
產業扶貧 萬無一失
今年,黃天驥出行最多的地方是湖北黃岡市。那里有新發展的200萬袋香菇,香菇產業是該市主推的扶貧產業之一。
“必須保證萬無一失。”黃天驥說,200萬袋香菇,上千萬元的投資,背后關系到許多貧困戶的心血和希望。黃天驥帶著技術團隊到黃岡,從基地選址、建設規劃,到運作模式、加工銷售等,他們提供“一條龍”的指導和服務。
今年初冬,黃岡市的菇棚里冒出白花花的香菇,黃天驥欣慰地說:“又一片香菇扶貧基地成功了。”
不僅是黃岡市。最近3年,香菇產業成為多地脫貧攻堅主打產業,黃天驥通過提供菌種、示范推廣和技術服務方式,不遺余力參與香菇扶貧。在湖北省十堰市、黃石市以及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全力扶持香菇扶貧基地建設,推廣香菇栽培超過1500萬袋。
厚積終能薄發。黃天驥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先后獲得“隨州市青年科技創新獎”“隨州市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他所在的公司成為全省4家食用菌一級菌種生產資質企業之一,主營30余類食用菌菌種和出菇菌包,可日產菌種6萬袋、菌棒3萬袋。
“小香菇、大產業,也是我人生的大舞臺。”黃天驥說,他將繼續沖鋒在香菇產業第一線,在菌種研發、技術推廣和產業扶貧上下功夫,為更多菇農脫貧致富奔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