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與育種方向在哪?如何判定菌種的可靠性?菌種質量標準的內涵與指征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近日,在四川蓬溪召開的“中國蓬溪·第十五屆全國菌需物資博覽會暨食用菌工廠化發展論壇”上,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金霞在會上針對我國食用菌種業發展拋出了幾點疑問,引起與會代表的深思。張首席指出,食用菌菌種受環境條件影響大,代謝旺盛,變異頻率高,老化退化快,活力下降快。因此,選育成型的優良品種需要長期的菌株維護,而菌株維護只有育種者才能行之有效。菌株維護與育種同等重要。優質的種源來自好品種,規范程序育成的品種,以及良好的菌株和堅持不懈的維護,穩定性高于一切。
(張金霞)
食用菌菌種市場混亂 改革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食用菌菌種生產和管理體系還不完善,優質菌種的供應上還得不到完全保證,對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帶來不確定性。
談及我國食用菌種業現狀時張首席憂心忡忡,她表示,目前食用菌種業總體上設備簡陋,粗放生產,質量參差不齊,具備三證齊全的菌種場鳳毛麟角。規模30萬瓶(袋)/年以上者多為三無制種戶,3-5萬瓶(袋)/年自繁自用菌種占30-50% ,三無菌種、自繁自用占80-90%。
“造成國內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用菌品種不能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工廠化和加工專用品種缺乏,以及菌種生產銷售缺乏必要的市場準入,菌政管理缺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甘炳成說道,菌種繁育市場需要升級,應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選育自有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建立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體系和菌種鑒定技術體系,提升我國傳統優勢特色食用菌菌種擴繁技術。
(甘炳成)
現有技術、現有標準中沒有答案工廠化生產種類菌種幾乎全部受制于國外,工廠化企業每年要向國外菌種企業支付高額的知識產權費用,農法生產種類幾乎無合國際標準菌種企業。中國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斌指出,缺乏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缺乏了解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專業人才是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發展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頸。建議修改植物新品種登記管理條例,加入91年版《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同時,食用菌行業應該以企業為核心研發適合工廠化栽培的適用菌種。
(曹斌)
我國食用菌種業的發展形勢比較嚴峻,改革勢在必行,亟待各方合力,促進食用菌種業提檔升級。張金霞對食用菌種業發展也給出了良法:一是技術研發的專業化分工;二是食用菌行業產、學、研、政的聯合創新,實現良種聯合攻關,共享技術;三是催生“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實現種業專業化;四是授權生產、自主生產、專業化生產,提升菌種質量;五是企業要有憂患意識,加大菌種創新研發能力,加快種業創新步伐;六是完成種業技術共益機構→企業的轉移,實現企業創新;七是傳統的育種思維和目標將被顛覆,實現商業育種。
食用菌工廠化智能設備與生產不匹配
當前,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日趨智能化、規模化、機械化,包括培養料預濕、配制、攪拌、裝瓶( 裝袋) 、滅菌( 常壓、高壓) 、接種( 固體、液體) 、抑制、菌種處理、搔菌、采收、產品分選、整形、挖瓶等環節。當前除生產外,工廠化食用菌產品的采收、包裝、運輸、加工等環節借助現代化、智能化的機械設備和物聯網技術支持,加速了食用菌產業奔向“智慧農業”,推動了傳統特色農業向二、三產融合轉型升級。
(宋衛東)
我們也應看到,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規模在逐年擴大,但與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相匹配的智能設備還比較缺乏。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宋衛東談到,食用菌智能化裝備業目前存在智能化裝備少,智能控制精度、準確度有待提高,單機的智能化測控為主,系統集成智能化控制系統缺乏;如自動進料、攪拌、輸送、裝瓶(袋)、滅菌系統的集成智能控制等因素制約著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市場總監陳彥指出,在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已基本完成了對傳統模式的替代,其中,韓國、中國臺灣工廠化食用菌占有率達95%以上,日本達90%以上。與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很多配套設備還需要從歐美等發達國家進口,不但成本高,而且有的跟栽培技術不配套,不適合國情。在食用菌生產設備的研發中,應根據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特點,結合食用菌生物學的特性,深入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的生長發育過程和發育規律,開發適合工廠化生產的高效低能耗食用菌生產設備。
甘炳成提到,應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應我國
食用菌產業發展水平的專用機械和專用設施等裝備的研發,通過研究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環境精準控制原理,實現工廠化生產所需環境參數的數字化遠程控制,提升現有工廠化栽培技術水平。
對于食用菌智能生產裝備的未來發展趨勢,宋衛東認為,智慧控制系統融合4G、5G通信、物聯網和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具有智能感應、防盜、故障報警、設備狀態參數監控、自動遠程抄表、電子地圖定位等功能,可有效實現節能減排和減少運行維護成本,實現食用菌生產的智能化、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