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華,湖南省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年來,積極研究探索食藥用菌良種培育、疫病防治等新技術新方法,提高種植效益,帶動廣大農戶發展羊肚菌、靈芝產業,為武陵區菌類產業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起到積極帶動作用。
馬文華從試驗示范,到技術研究,到技術推廣,他都創新進取、盡職盡責,在農村科普工作及科普惠農中,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被評為武陵區“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是武陵區的科技致富帶頭人,為興菌富民做出了積極貢獻。
堅持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馬文華畢業后下決心學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經過多方考察,他瞄準了大有市場潛力的食用菌產業。2011年,他報名參加了中國食用菌協會的食用菌專業課程,同時利用空閑時間,搜集食用菌專業書籍,在初步掌握食用菌生產知識后,開始食用菌生產。
并且,他堅持邊實踐、邊學習,苦心研讀,到河北、山西等地考查學習,與上海農科院、浙江農大、華中農大等20多家科研單位保持密切聯系,不斷引進、推廣新技術。
經過多年的艱苦磨煉,生產技術不斷改進,先后總結出了食用菌各品種和各種原料的高產配方,為食用菌大面積推廣提供了技術保障。
創新進取,促進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馬文華的企業通過不斷探索,引進并采集當地種質資源進行馴化,培育出了“靈育一號”、“靈育二號”、“靈野一號”等優良平菇品種,填補了無本地菌株的歷史。隨后,還深入研究,突破了傳統復雜的熟料生產工藝,獨創了先進的袋料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這項技術現已被廣大菇農廣泛采用,為菇農節約成本15%-20%,生產成功率達98%以上,既降低了生產成本與勞動強度,又增加了經濟收益。
20多年來,馬文華的企業先后對羊肚菌、靈芝等中藥材10多種食藥用菌進行引進、研究與推廣,填補了武陵區及周邊市場菌產品供應的空白,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在對各種農作物秸稈、工業廢渣、畜禽糞便等資源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后,通過反復試驗,總結出了適合各品種食用菌栽培的高產配方,為菇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供了技術保障,經多點試驗,畝效益達到5萬元以上,是糧食作物的20倍,比溫棚蔬菜高出2倍左右,為以后開展創業及帶領菇農走上富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示范帶動,實現共同富裕
為了把學到的知識,積累的經驗和掌握的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在市、區科協的支持下,馬文華于2013年在武陵區蘆荻山鄉投資建廠,開展食用菌示范栽培,使菇農和周圍農戶看到食用菌產業的效益和前景。
為了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把食用菌產業由小到大地發展起來,他堅持走公司+科技特派員+研究所+協會+示范園+農戶的發展路子,2017年初,申請并加入了科技特派員隊伍,同時籌建新型食用菌科技示范園。他在技術上無償支持,同時提供資金幫助。在馬文華的帶動下近年來戶當年人均純收入15100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010元。同時以菌類產業扶貧戶數87戶,人數188人。
馬文華并不滿足于目前現狀,為把羊肚菌、靈芝產業做大做強,他正探索新道路,建立羊肚菌、靈芝標準化種植基地,把武陵區羊肚菌、靈芝產業推向標準化、規范化,創造武陵區羊肚菌、靈芝產業新品牌。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宣傳科技興農與農業產業化知識,真正發揮了一一個農村科普工作者的模范帶頭作用,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紅網時刻常德記者 鄭江暉 通訊員 趙勇維 報道 來源:紅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