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持續推進菌草技術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使菌草技術成為造福廣大人民的“幸福草”。
簡介:林占熺,男,漢族,1943年12月出生,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農林大學)首席科學家。先后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教師”“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近日,平潭長江澳的菌草基地里一片蔥蘢。經過4年的試驗,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帶領團隊篩選出的菌草品種,已能夠在重度鹽堿地上穩定生長。
作為一位有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依然不斷用新的成績向黨組織匯報——
6月28日,福建省菌草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授牌;6月30日,接待國家林草局客人;7月1日,調研永定山區廢棄礦山生態修復;7月4日,返回故鄉連城,與當地負責人探討借菌草技術走出一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新路子……
1970年,林占熺調入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不久,就發現當地菇農大量采伐闊葉林栽培香菇。腰包鼓了,青山卻禿了。
“能不能以草代木,緩解菌林矛盾?”林占熺提出這一課題。但往后十余年間,始終無人將其付諸實踐。
林占熺決定實踐自己最初的設想。1983年,在福建農學院一間破舊的實驗室里,他開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實驗,也開啟了自己半生的菌草生涯。
“從事了30多年的菌草研究,我的菌草夢說到底就是生態夢。”林占熺坦言,“我希望有生之年,在母親河黃河兩岸筑起千里菌草生態安全屏障,讓黃河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把生態菌業發展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
這樣的夢想,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2013年開始,林占熺和他的團隊駐扎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9年時間里,不斷摸索用菌草防風固沙阻沙。
如今,菌草已經在黃河沿岸9個省區種植。菌草技術從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擴展到菌草生態治理、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材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等眾多領域。
小小一株菌草,引發了國際關注。菌草技術走出國門的第一站是巴布亞新幾內亞。
1997年7月,應巴新東高地省政府邀請,林占熺帶領菌草技術專家組赴東高地省魯法區實施菌草技術重演示范。
異國他鄉,專家組成員克服缺水沒電,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困境,對當地人進行手把手培訓,將技術簡化再簡化,讓村民一看就懂,一做就能成功。
8米高的巨菌草,一年能收割3至6次,鮮草最高產量達每公頃853噸;種植1公頃巨菌草,作飼料可喂養400至500只羊,作菌料可生產100噸鮮菇……菌草技術成功落地!
2017年,菌草技術被聯合國列為“和平發展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林占熺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個地球儀,上面標著許多紅五星。“有紅五星的地方,就是我們菌草技術推廣到的國家和地區,現在總數已超過100個。”林占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