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征程,奮楫再出發。在充滿希望的春天,2023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迎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肩負人民的殷切期待,齊聚北京,共商國是。
值此全國兩會進行時,小編帶大家看看各位代表、委員們有哪些“菌業故事”,帶來哪些“菌業聲音”?
董建新代表:“留住人才”拓寬鄉村振興路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定西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黨支部書記董建新,2002年,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元古堆村三面環山,氣候高寒陰濕,長期村落凋敝,人稱“爛泥溝”,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回鄉以后,董建新曾嘗試發展產業,但受制于交通、環境等因素,發展得并不理想。2013年,元古堆村迎來轉機。董建新響應鄉政府號召,報名參加了前往福建蓉中村學習的培訓班,學到很多致富經驗。
當地政府帶動、鼓勵農民種植百合、馬鈴薯種薯、中藥材,并成立了元古堆村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董建新帶頭加入。2019年,元古堆在光伏基地下建立光伏食用菌種植基地,董建新開始種植羊肚菌,經過努力,終于種植成功。2020年,元古堆的羊肚菌產業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2022年,元古堆的羊肚菌一度供不應求,濕的一斤100元,干的一斤1000元,一度賣斷貨。
從發展特色產業到鄉村旅游,元古堆的發展越來越多元。民宿、農家樂、鄉村匯客廳、黨建廣場、萬壽菊花海、梅花鹿園、萌寵樂園、鄉村小木屋、時空鑰打卡地……元古堆依水而建、依山而建的旅游設施,吸引了不少人到此旅游。
但元古堆能擔任引導和講解交流的人才不夠用,民宿管理也亟需更加專業的旅游人才,如何讓客人有更好的旅游體驗是當前農旅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為此,董建新提出,希望能夠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希望有明確的制度激勵優秀人才下沉到鄉村,為鄉村振興拓寬發展之路。
于安玲代表: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圖源:大眾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濟寧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于安玲身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守護人”,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了解糧食、蔬菜、油料等農作物生產情況;帶領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的工作人員,從農田環境到百姓餐桌,對全市農產品實施全過程質量檢測。在與農戶交流時,經常向他們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講授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知識,并認真記錄農戶的意見建議。
于安玲多次到濟寧鄒城的蘑菇小鎮調研,小鎮已經實現了食用菌的工廠化、智能化生產。例如,金針菇突破季節限制,一年可以生產六茬,再加上垂直種植,產能效益大幅增加。因為環境可控,產品質量更加優質安全。
于安玲提交了有關設施農業建設的建議,希望充分利用城市資源,在條件適宜的城市公園里嘗試建設垂直農場,推動農產品更加高產高效、優質安全,滿足應急保供等功能。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推進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