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不斷有人咨詢關于人工栽培松茸的問題,但很抱歉,目前沒有見到過正規的嚴肅資料記載這項技術成功的先例。民間咨詢提供的圖片和實物間或就有,但在經過仔細的辨認以及嚴格的DNA測序分析之下,這些所謂的“人工松茸”,“雜交松茸”都無一例外指向它的本質身份:香菇。
松茸是一種要求條件極其苛刻的外生菌根菌,且不說一般的腐生菌生產的方法,就是人工合成菌根苗的方法,都遠遠不能達到商業化生產的要求,所有關于松茸人工栽培的消息,基本上都是處于研究或者試驗中。正因如此,松茸是嚴格依賴自然資源采集的野生商品,數量稀少,價格昂貴。
價格貴帶來的問題就是有很多形似的菌類被用于冒充松茸,一些菌類也就常常被命名為某某松茸,也能賣得比較貴,這是銷售領域的小伎倆。商品名命名的擦邊球雖然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手段,但也不觸犯法律,同時形成糾紛的額度也不會很大,因為消費者識破后,可以不買。
由于真正的松茸當前乃至很長時間內不可能實現人工栽培,松茸價高物稀,產區之外的人,和缺乏專業能力的人都難以搞清楚真假,這就給假冒留下了空間。普及認識松茸的速度遠不如松茸名氣的傳播快,而所有假冒品的口味等各種特殊的消費體驗,都遠不能和真正的松茸媲美。冒充松茸的素材,還就數香菇最合適,因為香菇菌蓋顏色與松茸接近,菇體大小也相仿,同時菌柄也常常會有些粗糙的裂片。這是大球蓋菇(商品名又名:赤松茸)都比不上的,因為大球蓋菇雖然顏色形狀大小都像松茸,但菌柄干干凈凈,太容易區別了。
而在香菇中,一種菌褶不發育的突變株,成為了假冒松茸的首選品,這樣的突變株在常規香菇生產中也經常性偶有出現,于是被某些“有心人”利用了。如果僅僅是作為一種香菇的異質化產品生產銷售,是無可厚非的,而冠以松茸的稱謂,就不合適了。如果再假以“人工”或“雜交”的說法,就是典型的商業欺詐行為了。
真正的松茸和異形香菇其實也是有明顯不同的,我們提供一些圖片給讀者進行比較。
這種用變異的菌褶不發育香菇菌株生產假冒松茸的方法,并無任何特殊之處。如果按照香菇的栽培管理進行生產,結果有兩種:一是變異株種性不穩定,就會有相當一部分子實體出現突變恢復而產生正常香菇。二是變異株種性穩定,無非在管理上增加這種特殊畸形菇的比例。但無論如何,這些假冒松茸的生產工藝方法都是和香菇一致的。
市場上關于人工栽培松茸的案例,暫無發現任何一例含有松茸特征基因和成分。因此特別提醒行業內的投資者:所謂人工栽培松茸和雜交松茸目前都是不存在的,請謹慎參與。(來源:科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