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榆林市馬合農場食用菌種植基地里,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培養、種植、打包……小小菌棒將搭上出口快車,走上了韓國人的餐桌。
馬合農場園區占地300畝,分為菌袋生產區、養菌區、大棚種植區、智能化出菇廠房四個區域。開園以來,農場積極尋求優質食用菌企業,2024年8月,首批2萬棒香菇菌棒裝上冷鏈運輸車發往韓國進行售賣。
馬合農場場長常維剛介紹,生產的菌棒以木屑、麩皮等主要原料作基質,接種菌絲培育后,冷藏運輸至國外。
菌棒出口要求極其嚴苛,怎么能做到“保量”又“保質”?走過兩排溫室大棚,一座占地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食用菌智能化出菇廠房給出了答案。
常維剛介紹,12個房間都已經配備了專業設備。通過手機智能化監測,溫度、濕度,包括二氧化碳等多項數據都可以一覽無余。不僅如此,通過手機軟件,工作人員即使不在廠房,也能實現對以上溫度、濕度等條件的遠程操控。同時,為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產量及質量,農場積極與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加強合作,為開展食用菌科技研究和開發提供技術支持。
從菌棒原料,到產品出庫,馬合農場用每一步的“細心”,成就了出口菌棒的“放心”。為更好實現規?;洜I,農場配備日產2萬袋菌棒生產線1條,累計可培植30多萬袋菌棒。(來源:陜西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