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致富的領航人——記開化縣食用菌協會
發布時間:2002-05-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近年來,開化縣食用菌協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引農民闖市場,強化技術服務,建立生產基地,拓展產品市場,規范生產經營行為,開化縣食用菌產業由此得到健康快速發展。2001年協會發展各類食用菌4789.5萬袋,組織供應各類菌種150多萬瓶,供應生產原輔材料1500多噸,銷售食用菌干鮮品300多噸,實現銷售1.35億元,分配返還給會員利潤50多萬元。在協會帶領下,全縣生產食用菌農戶達4320多戶,會員生產點遍及全國19個省(市)。開化縣成為全省最大的優質金針菇和優質黑木耳基地,食用菌產業已成為開化縣農村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成立于1995年的開化縣食用菌協會是由從事食用菌生產、經營、加工、科研等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愿聯合組成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集食用菌科研開發、菌種生產、基地發展、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現有會員722名。協會利用掌握行業信息準、快的優勢,有計劃地組織菇農將食用菌半成品(菌袋)運到大中城市郊區,租場培養出菇,現采鮮賣。既減少了流通環節,縮短流通時間,又提高了售價,徹底解決了“賣難”問題,效果十分明顯。針對新菇農闖市場的盲目性,協會每年都在菌袋外運前進行市場容量調查,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菇農,以避免過于集中某一市場,導致供過于求。同時,協會統一調配車輛等物資,保證菇農及時運輸產品,大大方便了農戶。這兩年,開化縣每年有近3000萬袋香菇、金針菇外運,沒有發生貽誤季節現象,僅此一項每年為會員菇農節省支出50多萬元。
強化技術服務,解決了會員在技術上的難題。協會充分利用農業部門在技術力量和技術推廣網絡方面的優勢,加強對會員和廣大菇耳農的技術培訓。在產前、產中,技術人員深入鄉、村和菇棚耳場舉辦培訓班,蹲點聯系,推廣技術、傳遞信息、分析市場,引導菇農生產。2001年舉辦培訓班40多場(次),培訓食用菌從業人員3000多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5000多份。針對該縣食用菌生產95%以上是運菌袋外出或利用外地資源進行生產的實際,協會每年都選派技術骨干赴外地進行跟蹤巡回輔導,哪里有菇耳農的足跡,那里就有技術人員的身影,他們的足跡遍及全國19個省的60多個大中城市,每個技術輔導員年外出里程一般在1-2萬公里。為方便菇農技術咨詢,解決突發性技術問題,協會專門在縣農科所設立技術咨詢專線電話,實行無假日值班,并將電話號碼打印在技術資料和聯系卡上,發給全縣各位菇耳農,將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解決在現場、解決在萌芽狀態,被菇農譽為“食用菌110”。
開發食用菌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為保護會員利益,協會對全縣食用菌菌種生產廠和原材料供應商進行全面監控,選擇具有雄厚技術實力和先進生產設備的縣農科所為協會定點菌種生產廠和原材料配套供應商。從母種分離、復壯、出菇試驗,到原種、栽培種生產、供應,嚴格按照菌種生產標準規范操作,確定專人負責,保證質量、保證數量,按時供應到戶。由于監管措施得力,該縣多年來未發生因菌種或原材料質量問題而給廣大會員和菇農造成損失,促進了食用菌生產的快速發展。同時,為豐富食用菌的花色品種,適應市場需求,提高食用菌產品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協會及時組織了科研攻關小組,對優質黑木耳和金針菇在品種和配套技術上進行攻關,先后完成了《“開化黑木耳”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金針菇F-7品種選育》、《金針菇大棚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等一批重點課題,并獲省、市、縣科技進步獎。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