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發展的必由之路:規模化生產
發布時間:2003-03-0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今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二年。應對加入WTO及面對普通農產品市場不景氣的現實,很多地方的鄉鎮領導和農民朋友將發展的眼光盯在了食用菌生產上,而實施產業化經營是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經常與農民朋友進行交流,當談及食用菌生產及發展計劃時,他們大多對規模化生產沒有清醒的認識,思維方法仍是幾年前的陳舊模式,許多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出極大的憂慮。筆者認為,在加入WTO后新的經濟形勢下,利潤平均化是大勢所趨,是任何人也無法使之回轉的。或者說,微利時代已不再是一種設想和理論,而是實實在在地滲透到我們的經濟活動中。因此,靠小打小鬧地生產,靠半斤一兩地小買小賣,是根本無法適應新的國際經濟形勢的。為此,筆者提醒農民朋友,只有及時轉變思路,積極營造并參與到規模化大生產中去,才能夠應對市場的新變化。
但是,規模化生產該如何進行呢?相當多的農民朋友流露出不同程度的畏難思想。根據我省目前沒有龍頭企業的情況,可參照其他地方規模化生產的成功經驗。現介紹兩種模式,供各地參考。
一、“自愿參與股份制”模式。縱觀我省的食用菌生產,盡管近年來曾提出了產業化的口號,但至今未實現真正的產業化大生產格局。筆者認為參照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組建松散型“股份生產合作社”,倒不失為借遠水以解近渴、抵御市場風險的好辦法。基本設想是:以百家農戶為基本單位,多者不限,甚至可超過萬戶農民,入股的方式是投入生產,確定一定面積和投料量為1股,具體生產品種、產品加工等均實行統一調配和生產,通過一定方式的營銷手段,對產品實行統一銷售,然后進行統一結算。
二、“眾星捧月,一致對外”模式。基本概念是:小有勢力的個人或集體單位,不具備作為一個龍頭企業的資本和知名度,要想單獨發展,難度很大,可以聯合眾多農戶,形成松散型聯合體,在銷售時一致對外,實行生產品種、銷售等統一行動。這樣作為生產個體的農戶,在統一栽培品種的基礎上避免了選種的盲目性;在統一銷售的過程中,產品出路有了相應保證,不致于盲目闖市場,避免了集中生產季節“菇賤傷農”的現象。
總之,食用菌的規模化生產是加入WTO后新形勢的要求,是大勢所趨,也是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各地應抓住時機,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使我省食用菌生產盡快步入規模化生產,從而有效地抵御市場風險,讓農民盡快富起來。 (曹德賓)河南農村報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