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業科技園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發布時間:2003-05-0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最近記者在魯南地區采訪,看到在碧野青山間,崛起了一座座農業科技示范園,拉動起一個個充滿蓬勃生機的產業,給廣大農民帶來驚喜。但是在不少地方,眾多農民還只能望“園”興嘆:許多示范園躲進小樓成一統,“我研究我的,你種植你的”,在科技示范園里茁壯成長的新品種,很難在田地里和市場上見到蹤影。
在魯南地區,有的示范園頗有氣魄:采用的是從國外引進的現代化智能控制溫室,投資大,效益卻不理想。有的溫室投資高達數千萬元,成套引進費為每畝40萬元左右,是國產大棚的30多倍,其運行費用通常為每年每畝3萬至4萬元。據一位農技專家介紹,設施引進上也出現盲目性,現代化溫室生產國是海洋性氣候的國家,由于氣溫日差較小,日光溫室能耗低,溫室的經濟效益明顯。而我國大多屬大陸性氣候,氣溫季節性變化大,高檔溫室耗能大,溫室的經濟效益差。
建設農業示范園的目的就是引進、繁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但不少農業科技示范園起不到輻射帶動作用。在科技示范園里茁壯成長的洋品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引種不考慮市場需求和農民種植要求,曲高和寡;另一方面,缺乏配套健全的示范推廣機制。魯西南某經濟條件狀況比較好的一個鎮,前年投資1000多萬元,從韓國引進了一套高檔現代化智控溫室,結果建起來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只是一個“擺設”。在沂蒙山區,示范園由多家各自建設,各自為戰,信息不暢通,資源難以共享,造成示范園引進品種千篇一律,考慮不到區域種植范圍小和各地氣候差異不大等因素,造成重復引進、實驗,在構筑大產業和面對大市場時,形不成氣候,自身發展步履維艱。在棗莊市,建有農業科技示范園69處,基本模式就是“溫室、大棚加蔬菜、花卉”,而占農業產值比重較大的畜牧業,其養殖示范園類型極少,為山區大面積栽種果樹作示范的科技園也很少見到。
許多科技示范園可以動輒花費千萬元引進國外成套機器設備,就是不愿為引進人才買單,高層次的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奇缺。在那里,別說沒有本科畢業的農業種植、養殖方面專業人才,就是大、中專生都很少見,很多就是把裁減的機關干部發配到示范園“上崗”,甚至個別地方將其作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科技園成為上級考察的“觀光園”。
有關專家呼吁,要進一步進行農業科技示范園發展模式與機制的創新,進行宏觀規劃,因地制宜,優化和提升農業產業結構,連接起大市場、大農業,真正使其起到示范作用。要實施“政府指導、企業運作、中介參與、農民收益”的建設思路,按照市場機制,進行宏觀指導、組織協調和規范管理。領導干部必須端正建園思想,踏踏實實為廣大農民依靠科技示范調整結構、增加收入,辦實事、辦好事。(光明日報記者邢兆遠 大眾日報記者 張環澤)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